浏阳网3月4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张永红)“尤其是很多90后,喜欢玩非主流,不论男女都喜欢在耳朵上打一排耳洞,其实,这很危险的,出了问题要花治疗费不说,耳朵恐怕都难保住!”昨日上午9时40分,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采访时,科主任王德文刚做完一个耳软骨刮除手术从手术室出来。
王德文是给一位19岁的少女小岚(化名)做的手术。据了解,住在集里街道的小岚,上个月和朋友相邀一起逛街时路过一家经常光顾的美容小店,爱美的她没经得住朋友和店老板的怂恿,“打之前我怕疼,还反复问店主会不会发炎,店主说她帮人打了七八年耳洞了,从没有出过事,要我放心。”放开胆子的小岚在双耳的耳垂上各打了一个,又在耳廓上各打了两个耳洞。
“当时打完有点红,有点发烧,以为是被消毒的酒精烧的,就没在意,到晚上就开始疼了。”小岚说,到第三天时她感觉疼痛难忍,右耳已经开始红肿,于是便到社区服务站检查,“输了三天的消炎药还是不见好,越来越严重,后来右耳肿得跟拳头一样大了。”前日下午,感觉情况不妙的她赶到了市人民医院,经过检查才发现,右耳两个穿过耳廓的耳洞损伤了耳软骨,造成化脓性耳骨膜炎。
据王德文介绍,小岚右耳软骨已全部被感染,医治起来十分麻烦,要把软骨全部刮掉,然后让耳朵长出新的软骨,才算治愈。
而且在没长出软骨之前,小岚的右耳廓会出现变形,不能像以前一样挺立了。
“本来是想美一把,没想到最后会是这样。”听了王德文的话,小岚非常懊悔。王德文也提醒年轻人,爱耳日就是要提醒大家爱护自己的耳朵,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正确对待。
■医生建议
莫在耳软骨部位打耳洞
像小岚这种打耳洞伤害耳朵的例子并不少见。王德文表示,市人民医院几乎每年都能接诊10例左右类似的病患。
“打耳洞本来不可厚非,打在耳垂还是不碍事的。”一位五官科医生表示。因为耳软骨血管少,血液循环差,容易发生感染,一旦感染形成脓肿,就会演变成化脓性软骨膜炎,最终影响耳廓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这样还会有失去耳朵的可能。
如果化脓性软骨膜炎治疗不及时,很容易伴发角膜炎、耳膜受损、口腔溃烂等,严重时还会诱发面部神经瘫痪。因此,平时用耳护耳一定要注意。
别拿耳朵不当回事
“其实很多的耳部疾病都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注意造成的,只要避免这些不良习惯,爱耳护耳、预防听力损伤并不难!”王德文说,如果市民对耳疾有困惑,可以与他进行电话交流,电话号码为15874983655。
误区一 掏耳朵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俗话说:“耳不挖不聋”,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掏耳朵看起来好像很卫生,可是却会一不小心伤了自己。
我们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
有的人耳朵痒了,还随便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我们的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这样掏很容易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甚至导致中耳炎。
忠告:一般少量的屑状耳屎,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耳屎,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误区二 擤鼻涕
不要以为擤鼻涕与耳朵无关,事实上很多人耳朵感染炎症都是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特别是鼻炎、咽喉炎、感冒等都会引起中耳炎等耳部感染。
有鼻炎、咽喉炎的人,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止鼻咽的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同时,擤鼻涕的方法也要注意。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很容易将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忠告:无论有没有上呼吸道的炎症,都应该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开放双侧鼻孔稍用力擤出对侧鼻涕,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以先用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误区三 听耳机
虽然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声,但是如果是持续的刺激,耳朵老是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音乐声,对耳朵一样有损伤。很多学生喜欢把随身听、MP3声音开得特别大,虽然是音乐声但是实际是一种噪声,长时间刺激会刺激耳朵里边的毛细胞,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
还有年轻人去舞厅、练歌房,一下狂欢了几个小时,回来之后耳朵很不舒服,有时候还会有耳鸣的症状,如果经常出入这种地方的话慢慢听力会下降,这些都是声音对耳朵、对听力造成的损伤。
忠告:可以每天都听MP3,但是每天听的时间不要太长。另外很疲劳、很疲惫、睡眠不足的时候,也尽量少听MP3。越是在抵抗力下降,工作疲惫的时候,越容易对声音的刺激更敏感、更容易受伤。太累的情况下,不要以这种方式来放松自己。
我市8000人有听力残疾
耳聋、耳部受伤患者逐年增加
数字3就像是人的一只耳朵,为了提高人们的爱耳意识,我国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昨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目前我市听力残疾人有8000余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11%左右,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而有数据显示,因耳部疾病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病人平均每天达60个左右,占了该科室病患的三分之一,而且,近年来耳聋和耳部受伤的患者还在逐年增加。
□相关新闻
贫困听力残疾人可申请免费助听器
在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市残联围绕听力残疾人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的听力语言训练的同时,还开展了向全市贫困残疾人免费配送助听器的活动。
据市残联副理事长罗人歌介绍,我市残联在实施国家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的同时,还连续3年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近段时间来,市残联已陆续向全市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配送了50套助听器。这一活动目前也还在进行中,罗人歌提醒广大的听力残疾人朋友,如果是低收入家庭、低保户或者五保户,就可以向所在的乡镇残联提出申请。审批合格后,市残联将免费助听器送至您手中,届时便可以借助它回归到有声世界了。
宝宝健康
幼儿经常打呼噜 小心听力有问题
此次的“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昨日,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获悉,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手段。在我市城区各大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接近100%,而目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因受条件限制还不能开展此项检查,所以,家长一定要记得带着这些新生儿到城区医院进行听力筛选。
据介绍,先天性耳聋的治疗时间很关键。孩子出生3天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如果查出患有先天性耳聋,出生满12个月就能做植入人工耳蜗的手术,3岁之前是手术的最佳时间,这段时间正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高峰期,如果过了8岁还没做手术,孩子很可能终身不会讲话。
“现在得分泌性中耳炎的孩子不少,大多是鼻炎和鼻窦炎引起的,鼻子和咽喉部的腺体肿大,这个地方就会有炎症,让耳朵里面也发炎了。一般有这个病的孩子晚上都会打呼噜。还有,如果叫孩子好几声都不应、喜欢把电视音量开得很大,家长就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听力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卢跃华说,孩子容易得一种叫“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患此病的孩子听力会下降30分贝-40分贝,感觉就像被塞了一团棉花。因为2至6岁间正是孩子学说话学词语的时候,听力受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会下降,必须及早诊治。
健康问答
耳朵会跳舞不一定是好事
市民沈先生问:我儿子今年11岁,耳朵并不是特别大,但却很“听话”,他想让它们动它们就能动,可以一只耳朵前后摆动,也可以两只一起摆动,很是有趣。有人说耳朵会动的人更加聪明,而我儿子也从小就聪明机灵,在跑步和跳远方面更是有天赋,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科学依据?
王德文回复: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孩子的耳朵会动这事情虽然有趣,但是家长要引起注意。一般人的耳朵是不会动的,耳朵会动首先要排除是不是器质性病变,有可能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的。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11岁的孩子耳朵会动极有可能是患了多发性抽动症。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是多发性抽动症发病比较高的年龄,表现为面部器官、身体某些部位抽动。家长应注意孩子平常有没有经常揪耳朵、搓耳朵或者是模仿电视上动耳朵的习惯。如果抽动不能控制,则需要药物治疗。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