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挥锄来,我植树。汤锐摄
浏阳网3月14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汤锐)
3月11日,植树节前一天,尽管天空飘着小雨,不过本报与市绿化委员会联合发起的植树活动还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当天9点,10多位热心读者在本报集结,本报10多位党、团员,长南路小学、金沙路小学的20多名学生,市城管局三中队的13名工作人员也加入到了植树大军之中,拿起锄头、铲子、水桶等工具向植树基地进发。
60度陡坡上冒雨植树
集里街道太和村,大家接到的任务是:在一个坡度60、垂直距离约20米、面积约20亩的山坡上植树。
说干就干,大家两人一小组,一人挖坑,一人拿树苗,分工明确,干了起来。开始还好,越往上走越艰难,找准站脚的地方,众人小心翼翼地挖坑植树。
今年才4岁的谢康是年纪最小的一位植树者。他跟在妈妈黄伟的屁股后面,像模像样地帮忙,嫌锄头培土太麻烦,他干脆跪在地上用起手来。看见儿子满身污泥,黄伟不但不生气,还高兴地说:“这证明他做了事。以后这样的公益活动,我还要带他来参与。”上阵母子兵,两人一共栽了三十多棵树。
上午11点左右,各路人马成功完成任务,在山顶“会师”,本来荒凉的山坡上一下多了近千棵树苗,大家都很开心地合影留念。正当大家集合准备离开时,突然发现另外一个山坡上还有两个背影在忙活着。市民罗海洋和张燕组成的植树小组在完成额定任务后,又去开辟新天地了。
热心读者连续7年参加义务植树
现场还有一位老熟人,他就是家住集里的吴家根老人。68岁的他,是此次植树活动中年纪最大的热心读者,他已经连续七年参加本报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了。“2006年植树节,在胡耀邦故居种‘浏阳日报读者林’时,我就参加了,后来每年都来了。”吴家根自豪地说,出身农村的他对植树造林有一种很深的情结。挖一个圆圆的坑,放树苗,培土时提一下苗,吴老经验老道,有板有眼。“植树不但要快,还要追求成活率,我栽的树起码有九成能成活。”他说,植树造林是市民的义务,每个人都有责任。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