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网7月8日讯(浏阳日报记者张玲 实习生胡祥云)昨日中午,阳光直射。西正社区西河街,青砖、篾窗的老式房子屋顶瓦片裁剪下的阳光,投在老街路面上,一走一个缺口。角落里,青苔生机勃勃。
时间从这里缓缓流过,老街的回忆还在,藏在老街坊的皱纹里。
很是凑巧,这里五户居住最久的老住户,家家有一位老婆婆。她们平均年龄81岁。六十多年的街坊老邻里,姊妹情深,人称“五朵金花”。80岁的胡香云,性格最为开朗。她对姐妹们的情感也体会得最深,因为去年她发生了意外——一辆机动车从她胳膊上碾过。接骨、植皮,她足足在医院躺了8个月。
“她们都来看我了啊,彭菊英还拄着拐杖来的呢!”她笑起来,虽然顶着一头白发,言语中还是有着孩子似的满足。
这五位婆婆中,除了胡香云和儿子儿媳住,其余四位婆婆都是独居,身体没啥大毛病,自己照料自己的饮食起居。五位老人家平常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聚集在楼下歇歇凉。胡婆婆说:“不能一起去散步。呵呵,我们一排走,还真有蛮大的回头率呢!”
已是中午时分,几位婆婆都在家中做午饭了。胡香云直接在楼下喊:“彭菊英,有客人来了,快来聊聊天!”
楼上一位白发婆婆露出脸来,笑着回道:“都吃饭了,还聊么子天咯。”
彭婆婆旁边住的是李桂珍老人家,83岁,是原北岭鞭炮厂的退休职工。老人说她24岁时就住在这里,和老街坊们都挺合得来。“晚饭过后一起聊聊天,谈谈家务事,说说以前艰辛的苦日子,相处得挺愉快的。”
年纪最大的是刘秀兰老人,86岁了。和她聊天时,正碰上老街另一位邻居回家来,他主动要求查看记者的证件,然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们老街可是有‘宝贝’的,就是这几位老人家。怕她们被人骗,我们平常对谁的来访都留一个心眼的。”
已经在此住了五六十年的老人们,都不知道老房子是两百年还是三百年的历史了。只是到下雨刮风的时节,房顶的瓦片簌簌往下掉,直接提醒他们房子的年限。82岁的马秀英老人也在熏得漆黑的厨房里准备午饭,她的脚边堆着从四处捡来的柴火。看着总也没点燃的灶火,她忽然忍不住哭了:“唉,年轻时舍命地工作,从没有想过什么理想。如今,我真的只想在有生之前,还住一住新房啊!”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