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花炮节前夕乡下亲戚都跑来“借宿”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11-10-20 09:21:48
微浏阳
—分享—

花园小区邻里们回忆往届花炮节盛况

浏阳网10月20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张玲)昨日街头,不少市民争先阅读本报花炮节特刊,浏阳花炮双年展的老照片勾起了他们的回忆。

淮川街道西正社区花园小区(原花园小组),有当年最具典型的标志——“地球仪”。摄影师李锦荣一张照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最初几届浏阳花炮艺术节开幕仪式、游行大典,只要通过这条路线,盛况都能“一览无遗”。居民们回忆说,凭着这种视野优势,花炮节还没开始呢,家里来的亲戚一下子猛增,都是进城来看热闹的。

电视人物出现在窗户下

60岁的李荣柏还能回忆起浏阳首届花炮艺术节,他很神秘地说:“你猜我看到了谁?原湖南省长刘正!”平常只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人物,在浏阳花炮节时,就出现在了自家窗户底下。

李荣柏1981年就住在圭斋路口。1991年首届花炮艺术节时,开幕式选在圭斋西路的“地球仪”边,就在他家隔壁。据悉当年圭斋路还没有推平,路段只通到烈士公园后门处。戏台就是在这段路口搭起来的,原湖南省省长等领导就在台上站成一排,宣布花炮节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很多单位举着彩旗,抬着花车从现场出发,沿着长南路(现金沙路)、人民路游行。比起那些为看节目挤在马路上,甚至想尽办法也难窥一幕的人,李荣柏笑得很得意,“站在楼上看,很让别人羡慕的!”

出门一定要穿旧衣服白天开幕、游行、展览,晚上也有活动,最有名的就是耍龙灯。

市民黄敏回忆起最初花炮节,自己才十多岁。记得在人民路,道路原本就不宽,由于挤满了人,几乎一伸手都能抓到耍龙灯的人。而龙头上发射的焰火就在头顶晃,使得路边的人一阵阵尖叫。“大家的脸都映得通红。”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出门要穿旧衣服。”市民李招龙笑着说,当年龙灯一过,路口就会有人扔鞭炮,人一多,躲闪不及,有时衣服都会被火星烧出几个孔。“朋友黄仕粗要去放鞭炮,但没有穿旧衣服,特意跑我家来借呢。”

黄敏表示同意:“哈哈,穿新衣服也不利于占位子呀。为了看演出,电线杆、绿化树、围墙……越高的地方越有人爬!”

米汤都用来招待客人了

“是全民的节日!”这是65岁的陈文年对花炮节的看法。

“是我们浏阳的骄傲!”李荣柏说,以后的每届花炮节,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大气,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如今花炮节,往街上一看都能看到不少外国人。”

“这是真的!”市民张文凤说,从最初开始,国内、国外的客人就如潮般涌来,她的小饭铺从早忙到晚,生意好得不行,饭菜怎么做都嫌少!“我还记得曾用米汤招待过客人,就着特色菜豆豉,就算一顿中餐了!”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