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人留下遗嘱要“薄葬”子女顶着巨大压力让一切静悄悄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12-05-02 09:53:39
微浏阳
—分享—

城东新村,李树藩老人过世了,遗像就安放在厅屋。

门口,白色灯笼悬挂起来,挽联张贴在两旁。居民惊讶着相互告知:没听到什么声响呀?李老爹过世了?

浏阳网5月2日讯(记者 张玲)

薄葬亲友批评子女“不合理”

4月27日,这是老先生遗体摆放在厅屋的第二天。家人决定再过一天,就送其火葬,然后让老人安息于黄土之下。

没有鞭炮和喇叭,一切显得很安静。坐门口的一位老先生坐不住了,他挺直腰板,提高音量:“这怎么要得?太不像话了!七老八十这么过了,连声鞭炮都没有,像话吗?毛主席当年说什么?人死要开追悼会!你们这样搞,我坚决反对!”

“我们一干兄弟也都是反对的!”一位穿红色衣服的男人也说话了。他疾走几步,指着讣告上“不受礼”的言语说,“有这样对父亲的吗?谁这样对父亲,我们都反对啊!”

有人跟着生气,大声骂道:“不办丧事不敲锣,连声哭都没听到!”

气氛隐约起了变化。众邻居听在耳里,不由地齐朝一男子看过去。理着短发的男子正是李老爹的小儿子。他低着头,双手放前,认真听着,一句话也没说。

邻居们又悄悄议论开了,说有人气不过,故意拿几万元去殡仪馆办丧事,但被老人的子女退了;听说,有亲戚来了以后,批评子女们“合法不合理”,愤愤走开了……

厚养老人生前常夸子女

坐门口的老先生还在气不过。记者问:“老先生,你跟李老先生也认识,他的子女生前对他好吗?”

“这个……”老人的态度软了下来,他挪了挪凳子,“要说生前,他们对他倒是真的很好。这我也没说假。”

“我们都可以作证,李老爹有这么好的子女,他有福气。”几位街坊邻居说,“老爹中风八九年,一直躺在床上,都是子女、媳妇在照顾,小儿子的媳妇更是辞了工作专门照顾他。老人生前常跟我们说,儿子女儿们、媳妇女婿们对他真是好啊!”

刚刚很是气愤的穿红衣服的先生也让步了:“这我也得承认,他们是对老人好得没话说。其实我也知道,不开追悼会什么的,也是李老爹自己留下遗嘱要他们这么做的。只是,只是,这个……”

气氛再度有了些许变化。邻居李女士说:“和李老爹同年中风的老人们都过世了呢,也就李老爹长寿些,这也多亏了子女们的照顾。”大家都点头。

同小区的刘女士也告诉记者:“留下遗嘱不办丧事,是老爹体恤大家,你说吹锣打鼓也是有些喧哗的,老小区老人这么多,大家其实都是心怀感激的!”

□记者手记

向老人告别,可以一个鞠躬这么简单

“无愧人生,有功社会”,这是李老爹的挽联,据悉是老爹的子女们自己书写的,横联则是“寄托哀思”。

“如果我们要操办的话,就会写‘沉痛悼念’了。”小儿子李映安说。

这个仅挂着白灯笼和挽联的灵堂,因为没有锣鼓声响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的压抑,这种沉甸甸的压抑堆积在李老爹的子女肩上——因为善意的亲朋好友们,在用他们认为的对错方式评判着这几位子女,或言语,或眼神,或肢体动作。

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我深深感到“遵父亲遗嘱”这几个字的决定,对其子女来说,显得多么“压力山大”。他们面对的是一群长辈,一群亲朋,一群热血男子们的愤愤不已。男人们往往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你们这样对父亲,你们还有良心吗?”

这是让人极度难以招架的话。它的背后,标志着“殡改新风”不是说说口号那么简单,几千年来人们的根深蒂固和一辈子来去无痕的境界,都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我也不知道李映安招架住了没,一个人内心的波涛汹涌和他表情的风平浪静亦不是成正比的。仍有很多人担心,关注,表达对老爹子女们的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邱丽感叹说,城东新村是城乡结合部,很多人的思想仍不是那么开明,子女们能坚持下来,真是不容易!

“爸爸很多年前就跟我们说了,如果他去了,不要有任何操办。他说,一定要听话。”直到一切稍显平静时,李映安坐在凳子上,显得极累,他只跟记者解释了这么一句。

太多的该不该、要不要,很容易让人忘了,向老人告别,可以一个鞠躬这么简单。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