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易雄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12-10-17 15:14:03
微浏阳
—分享—

东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官任舂陵令,曾从湘州刺史司马承起兵讨王敦,事败被俘,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

易雄,字兴长,生于蜀汉二十年(公元257年),出身贫苦,他的祖先于后汉章武二年由江苏太仓州迁来浏阳、安家在淮川境内的巨湖山(即西湖山)下。易曾任县吏,辞官不就,继任郡主簿,恰逢匪寇张昌反叛,将太守万嗣抓捕,即将斩杀之时,易雄挺身而出,与张昌抗争,张昌怒不可遏,下令将易雄推出,一同斩首。易雄太义凛然,不为所惧,张昌为易雄的忠直所感动,遂释放了他二人,易雄因此名噪一时。后被举为孝康,迁升别驾。易雄自以为出身寒门,不宜在官场久混,又辞官回乡。不久,朝廷诏用为舂陵(今湖南宁远县西)县令。

晋永昌六年(公元322年)春,大都督王敦据武昌,举兵反朝廷,湘州刺史谯王丞极力反对,遂召集各县军士保护郡城。易雄得悉此情,除书写檄文列出其王敦罪行以外,又招募兵士千人,支援湘州。此时州城城墙残破,且又缺乏兵力。王敦派遣魏义率万人来攻城。易雄以忠义激励将士,并身先士卒,抗击敌人,与敌人展开巷战,伤亡惨重,易雄被俘,押解至武昌。王敦亮出易雄所写的檄文,怒目相视。易雄泰然自若地说:“此文是我所写,我恨自己地位低,力量弱,不能救国安民,朝廷如果被推翻,我活着也没有用,宁可做一个尽忠的鬼魂。”王敦见易雄大义凛然,内心恐惧又惭愧,当即将易雄释放,不久,又将他杀害,死时65岁。其妻潘氏,惊闻恶耗,悲痛欲绝,遂投水于巨湖山下樟树潭。

王敦之乱平定以后,易雄遗体运回浏阳,与妻合葬于今枨冲镇颂佳园村将军洞。元至治二年赠侯爵、谥忠愍。明洪武年间赠宜阳别驾之神,祀乡贤祠,在巨湖山下建立易雄祠,后倒塌。咸丰十年(1860年),其墓经易姓后人修葺,并在峡山口处立亭建碑。

今年是东晋名将易雄诞辰1750周年,清明节,全国各地易氏后人代表到我市枨冲镇嘉园村将军洞祭扫易雄墓,他们惊喜地发现,这座曾经破败的千年古墓,在得到民间力量的大力保护下,现在终于又重现了历史上恢弘的气势。

易雄墓始建于东晋,距今已1600多年,《国家文物志》、《湖南通志》上都有记载,是我市境内装饰档次最高且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墓,于2005年被公布为长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墓历经三次重修,终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再加上在上世纪遭遇盗墓、兴修水利被撬石料等破坏,一度呈现出破败不堪的景象。

为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近4年来,全国各地易氏后人踊跃捐资达15万元,参照历史资料进行重修,至9月24日将全部完工,届时墓区将恢复原有的三级台阶布局、配套装饰齐全的面貌,还将增加诗词碑林等设施,将易雄将军墓打造成我市又一特色旅游景点。

据悉,此次对易雄墓的修缮得到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的支持。他认为重修千年古墓是善举,理应支持,他也为保护这座千年古墓汇来了1000元。易中天还多次来信与我市易氏后人联系,询问自己与易雄的关系,据考证,易中天为易雄的53世孙。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