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杼声声,沉浮中难舍纺织“锦绣梦”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12-10-24 08:58:29
微浏阳
—分享—


建辉纺织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隆作响,一条条毛巾随着机器运转成型。资料图片

浏阳网10月24日讯(记者 肖雪)出浏阳城区一路向西,行驶34公里后进入镇头,经过纵横交错的街道到达毛塘岭。

阳光下,曾经镇头的三大龙头纺织企业之一——西区毛巾厂的牌子仍旧高高悬挂,但原本机杼声声的厂房却早已人去楼空。敲一敲牌匾,有灰尘簌簌落下。

然而,与西区毛巾厂的没落不同,在毛塘岭附近,600多亩土地已经平整,等待着新主人的入驻。这里是环保科技示范园,很快,从沿海而来的佳利达纺织染有限公司就将在此全面开工建设。

李喜军在镇上主管企业多年,见证了镇头纺织业的兴起、强盛与衰落,他现在的新身份是环保科技示范园常务副主任。站在示范园的入口处,李喜军眼中有隐隐的兴奋,他似乎已经看到镇头纺织业的重新起飞,将在沉浮中重新编织“锦绣梦”。

盛衰之间,纺织业沉浮中延续

以镇头为核心的纺织业曾经是浏阳仅次于花炮的第二大传统产业。上世纪80年代,发展的春风从南粤之地吹到镇头,大大小小的胚巾厂、毛巾厂,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地开花。1986年,原本经营面条厂的李建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转产投入了纺织业,开始帮长沙的一家纺织厂做胚巾。一些胚巾作坊主们见此也开始自立门户。上世纪90年代,跃龙毛巾厂、西区毛巾厂先后创办,镇头纺织三强鼎立的局面形成。

当时的镇头纺织业,除了这三家龙头企业,还拥有80多家胚巾厂。“走在镇上,到处都能听到机器作响的声音。”李喜军仍记得全镇一派热闹的生产场面。

机杼声声,织出的毛巾、浴巾等产品被搬上货车,运往世界各地。镇头纺织业直接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在2004年,镇头的纺织品出口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22位。

在这样满目皆锦绣的情况下,2007年,镇头决策层和企业都有了发展的新想法,希望完善产业链,整合企业资源,“纺织城”的概念被一再提起。

然而,谁也没想到,仅一年时间,镇头的纺织业就直接从暖春跌到了寒冬。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镇头纺织业也没能逃过这一场风暴。

跃龙毛巾厂倒闭,西区毛巾厂转产,大大小小的胚巾厂消散,纺织城项目被束之高阁。20多年来的繁花似锦,变成了“一夜西风凋碧树”后的惨淡场面,三强之中只剩建辉纺织苦苦支撑。

艰难恢复,借力园区重觅辉煌

三强中有两家或倒或散,创办最早、实力最强的建辉纺织成了最后一支孤军,将镇头的纺织业延续下来。但是,想要重现昨日辉煌却格外艰辛。

“当时,我们从国外引进了电脑印染技术并开始进行机械化改造,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在企业发展处处受限的情况下,李建辉仍在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找到新的发展着力点。

尽管建辉纺织的发展有了起色,但是镇头的纺织业却难以靠一家企业重觅当年辉煌。直到2010年,沿海而来的风再次眷顾了这个乡镇,沿海城市的纺织产业纷纷内迁,来自广东佛山的佳利达纺织染有限公司相中了镇头,成为战略投资商。

有了实力企业参与投资开发,镇头在2007年就提出的环保纺织基地开始重上日程。今年7月,镇头环保纺织基地与镇头金田食品工业基地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并被正式命名为浏阳市环保科技示范园。

环保科技示范园选址在毛塘岭附近5000多亩的区域内,棉纺织家纺产业将成为主导,而佳利达公司将成为园区第一家企业。

“你看这里600多亩地都已经平整好,在这个月底就可以开始进行建设。”李喜军站在园区土地上介绍,月底佳利达公司的办公用房、生产车间都将全面开工。从供水、供电、供热到污水处理,园区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已经有26年历史的建辉纺织,也将迁入园区。对于以后可能面临的竞争,建辉纺织却喜闻乐见:“配套的企业会增多,产业发展局面也会好于前面20年。”在李建辉看来,竞争局面重现,意味着纺织业也许将再次迎来高峰。

书记访谈
环保科技示范园撬动镇头经济发展

在经历了辉煌与没落之后,现在环保科技示范园项目的推进,让纺织业找到了重现昨日辉煌的机会。对此,镇头镇党委书记孙玉樟认为,环保科技示范园不仅是纺织业重新起飞的机会,也是全镇经济大发展的一个契机。

浏阳日报:对于镇头来说,环保科技示范园有着怎样的意义?

孙玉樟:在今年的长沙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会议上,明确了镇头将建设成为人口规模达五万以上,经济总量达到50亿以上的中心镇。要达到这一目标,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而环保科技示范园项目,正是撬动全镇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

浏阳日报:那么,园区将会对镇头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帮助?

孙玉樟:环保科技示范园将引入纺织染整、服装制作等实力企业,打造环保设施标准严、科技发展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和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园区。通过园区建设,我们把镇头的所有工业企业资源集中、科学管理,并形成规模效益。园区将成为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龙头。

浏阳日报:园区撬动经济发展,镇头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孙玉樟:未来,镇头将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将镇头打造成为介于浏阳城区、长沙、株洲之间的大西区中心城镇。

旅游商贸
以旅游开发对接长株潭

在镇头北星社区,道路两旁商铺云集,热闹红火,不远处的山上却另有一番天地。

一座寺庙坐落于此,名曰钟佛寺。殿外一尊佛像静看世人往来,殿内一座铜钟敲响悠远钟鸣。多年来既有佛寺独有的清幽安静,又有人来人往的人文魅力。

“有很多人是从长株潭过来的。”当地居民说起钟佛寺时有着自豪之感。不仅是因为寺庙年代久远,还有吸引外地游客前来的魅力。现在的钟佛寺,除了以往的古寺址和三圣殿,一座宏伟的大雄宝殿正在建设之中。

而山脚下,一个休闲旅游区已经规划完毕,将作为钟佛寺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以钟佛寺为中心的佛教旅游区、休闲旅游区将由点成线,让镇头更好的对接株洲,开发旅游产业。

现代农业
万亩油茶林变为茶油飘香

十月底,正是采摘油茶果的时间。在镇头的油茶标准化示范区,沿着蜿蜒的公路前行,道路两侧,入目之处,漫山遍野皆是茶树林。风一吹来,簌簌作响。

茶树之上是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茶果。掰开茶果,就能看见里面黑油油的茶籽。附近的农民正在树间忙碌,“这可是好茶籽,你看,又大又黑。”

这些摘下来的茶籽将全部送往润农茶油有限公司加工成优质茶油。以前,镇头的茶农家家户户种茶树,产茶油,土茶油虽好,却只能自产自销,收入有限。现在,茶农的茶树林都被润农公司承包,直接收购茶籽,不用农户加工。

在两万多亩茶树林旁边,润农茶油有限公司已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厂房全部建好,11月就能投产。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

现在,镇头正积极尝试将工业与农业进行对接,通过对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业与工业双发展。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