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会圆桌:“美丽浏阳”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12-11-25 10:32:02
微浏阳
—分享—


首期“两会圆桌”上,四位嘉宾围绕“美丽”二字展开热烈讨论。李玲摄

“是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两会圆桌,我们聚焦浏阳“两会”,共谋发展大计。

未来五年里,浏阳发展的关键词有哪些?代表委员们对于浏阳未来五年的发展有何建议?结合自身的工作与生活,普通百姓又有哪些设想?

为此,浏阳日报·浏阳网首度共同举办大型网络直播“两会圆桌·聚焦2012浏阳市人大、政协两会”,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桌而坐,畅谈浏阳发展新动向,解读浏阳发展关键词。与此同时,我们走进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问计普通百姓,为建设“美丽浏阳,幸福家园”出谋划策。


本期嘉宾
王桃文:市人大代表、三口镇党委书记
李明:市人大代表、淮川街道联城社区主任
周长林:市政协委员、淮川街道工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处主任
杨广泉:市政协委员、博德烟花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

主持人
张芳圆:浏阳日报社记者

浏阳网11月23日讯(记者 肖雪)

“美丽”、“浏阳”,在日常生活中是两个非常普通的字眼。但是组合在一起成为“美丽浏阳”后,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当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美丽中国”这一词汇时,“美丽浏阳”也仿佛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它发人深思,让人充满期待。

围桌而坐,畅谈观点,在本报第一场“两会圆桌”上,“美丽浏阳”一再被提及。在市人大代表王桃文、李明,市政协委员周长林、杨广泉四位嘉宾看来,“美丽浏阳”不仅是贯穿会议始终的话题,也是浏阳未来五年发展道路上不变的方向。

“美丽浏阳”应该是怎样的?

美丽浏阳,何为“美丽”?王桃文认为:“美丽是可以让人赏心悦目,让人为之自豪的感觉。”范围并不只是浏阳的自然之美和环境之美,还有着更深刻的内涵——美应该是内外兼修的,还应包括人美、社会美。

“人美是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建设美丽浏阳的自觉,让美丽浏阳成为大家都向往的美好愿景。”在李明看来,城市如果缺少市民自觉维护,就谈不上美丽。

杨广泉所在企业经常接待外商,自浏阳开始进行城乡统筹环境同治工作起,外商每次到来都会感叹新变化。环境改善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都是他对“美丽浏阳”的定义。

那么“美丽浏阳”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周长林认为,“美丽浏阳”应该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保护绿水青山;是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实现绿色发展;是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提升社会文明。

“美丽浏阳”仍在初级阶段

“美丽浏阳”已经启程,但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现在的浏阳仍存在许多问题。

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缺乏鲜明特色,景观打造缺少层次感;很多青山绿水成为经济发展牺牲品,现在需要经过大量工作使其恢复本来面貌;农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市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对“美丽浏阳”认识不够……

嘉宾们认为,“建设美丽浏阳”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浏阳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

“举一个简单例子,”周长林说,“城市四季景观是一种最基本的美丽,浏阳春天在大围山看桃花、杜鹃,夏天去万丰湖看荷花,但是秋天和冬天有什么可看?”

李明和杨广泉则将浏阳与发达国家、大型城市相比,不管是城市管理还是市民素质、社会意识方面,浏阳都存在很大差距。

“美丽浏阳”要在统筹中实现

在分析问题之后,嘉宾们也纷纷为“建设美丽浏阳”献计献策。建议小到景观打造,大到发展方向,都需要规划。

“美丽浏阳”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要对未来发展进行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思考,并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李明认为应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民意。杨广泉提出确保规划的严肃性,避免重复建设。周长林则针对农村规划建议进行试点集约化城镇建设。

除了规划,王桃文还提出了另一个观点,要在统筹中实现发展:建设美丽浏阳是一个系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过程环环相扣,应形成统筹管理机制,把力往一处使。

百姓观点

“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

南川河大瑶段,河水波光粼粼,两岸的绿树入冬后仍有勃勃生机。尽管天气渐寒,但从小长在南川河边的李昭胜仍时常在河边走走。这条浏阳南区的母亲河,曾经清澈见底,也曾在经济发展中成为牺牲品,现在它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前几年完全就是一条臭水沟。”看着如今水清树绿的南川河,李昭胜仍能记起几年前的南川河水如同染上墨汁,河岸堆积的淤泥上是各色垃圾,河水只能在垃圾与淤泥中艰难流淌。

2011年12月24日,南川河大瑶段正式进入治理阶段。大瑶段治理工程为11.327公里,采取了格宾网、雷诺护坡的方法进行生态治理。河道由原来的20米拓宽到40米,雷诺护坡已经长出绿草,河堤也修缮一新。

“现在不一样了。”李昭胜眼前,经过治理的南川河,宽阔、美丽,已不是以前那条臭水沟。

现在李昭胜有时间就在河边走走,家里的窗户也已经打开。“大家都习惯在河边散散步,聊聊天,夏天的时候还能看到白鹭呢。”看到南川河的新变化,李昭胜对它的感情更胜从前。

“什么是美丽浏阳,南川河的变化不就是美丽吗?”李昭胜语气中带着自豪,“通过建设美丽浏阳,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像南川河这么美丽的景色。”(记者肖雪)

美丽

如果要为未来的浏阳选取关键词,“美丽”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项。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是自然的风采,是人文的提升,是社会的和谐。而“美丽浏阳”也已经起步,并将继续坚定前行。

自去年开始,浏阳就已经加强城乡建管,实施环境整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三大河流,期望打造一个“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的美好家园。

但很显然,浏阳的美丽绝不仅仅局限于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它还应该包括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以及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

浏阳做法

建设美丽浏阳突出保护与整治并重

说到美丽浏阳,有两个湖不得不提——浏阳湖、万丰湖。

前者是全国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由于实行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措施,严控工业和养殖业的进入,严管林木砍伐,这里的树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高峡出平湖”,清冽沁人。

后者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治:清淤、植树、修栈道、建游桥、种荷花……一座原不起眼的水库,成为了进入浏阳门户的一颗明珠,游客称其美直逼西湖。

从“两湖”之美看浏阳之美,路径其实不外乎两个:一方面是保护现有的生态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大力进行综合整治。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战略目标后,浏阳紧紧围绕“绿起来、亮起来、快起来”的工作目标,全面开展“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坚持保护与整治并重,深入推进“设施提质、乡村整洁、全民绿化、民风淳化”四项工程。

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市共清除积存垃圾6万余吨,拆除违章广告、招牌、晴雨棚10万余个,完成生猪养殖污染治理635户,逐步实现了基本没有乱搭乱建、基本没有乱挂乱画、基本没有乱堆乱放、基本没有乱停乱摆、基本没有乱扔乱排的五个“基本没有”目标。

“身边的变化是真实而明显的,周围都在慢慢变美。”李继富是宁乡人,来浏阳创业已经4年,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深有感触。

在这场全市性的环境大整治中,除了农村环境卫生变得越来越好之外,李继富有两个最大的感受——街边、路边、屋边的树多了;城区多了一抹橙绿相间的环保色。

今年正月初七,“全民绿化三年行动”在一场全民植树迎新年的活动中启动,从市委书记、市长等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到分布于偏远村落的普通老百姓,大家挥锹铲土、植树培土,围绕城边、路边、水边、屋边和公园边栽种树苗。仅当天就植树10万棵。截至目前,全市植树达527万棵,见缝插绿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态之都,林中之城的浏阳魅力。(记者黄康)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