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道路决定命运:失地农民的幸福蝶变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12-12-25 09:29:33
微浏阳
—分享—


洞阳镇东园社区北辰小区,房屋整齐,临街开了不少店铺。张芳圆摄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不过,翻番不是空谈能实现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复兴之路”展览中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路决定命运”,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样,正确的道路决定一个城市的命运,一个城市的发展路径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历史的足迹正在佐证,随着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经开区)的壮大发展,周边农民实现了泥腿子上岸经商,产业的聚集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小康致富。同样经开区的发展得益于当地农民、镇政府对园区项目的支持,正是这样一种互相的支持、影响,才形成今天经开区的规模。

未来,经开区正向一个城市变迁,没有产业项目的支撑,“城”会变成一句空话,实干兴城,这条道路,决定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运,也影响着周边成千上万农民的发展。为了反映园区的变化发展,本报即日起推出《道路决定命运》系列报道。

失地农民的幸福蝶变

十四年前,当洞阳镇周边的村民对于“生物医药”这个新名词还停留在一片混沌之中时,浏阳工业小区挂牌成立。有一群乡邻因为园区的开发,成为了最早一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但也是最早一批因为一个工业区的崛起而富起来的群体。

十四年间,他们见证并参与了园区的发展,也成了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受益者,他们的命运与园区紧密相连。

浏阳网12月25日讯(记者 张芳圆)

从贫困山村到小康生活

洞阳镇南园社区主任陈希阳记不清南园社区最早一批拆迁是什么时候,只知道自己所在的社区早在开园之初就被征地了,至今一共有13个组被征收,土地被全部征收的有5个村小组。

“以前南园是个偏僻的小山沟,”陈希阳回忆,农民靠在家种水稻,或者上山砍柴卖维持生活,“田也不多,比较贫困。”

“园区开发以来,真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希阳有些激动,由于农民获得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征地款,大家用这笔钱来经商,一些家庭一家三口都在园区企业上班,现在社区大约有70%的家庭买上了小车,家家户户有存款。即使没有被征地的农民,靠出租住房也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对于园区的变化,洞阳镇东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苏政敏都看在眼里。苏政敏自己的房子早在1999年就被征拆了,他说,东园社区有12个村小组全部失地,不少村民在房屋被征收之后,用征地款买了挖机、货运车,积极投身到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还有的人在园区开店,园区企业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一言以蔽之——人人有事做。”

“老年人也有了养老保险,年纪大的最多一个月可以领七八百。”苏政敏说,2008年是征地政策的一个分水岭,2008年以前园区是留地安置的政策,农民保留农业户口,享受不到养老保险。园区考虑到这一点,对2008年以前征地的农民发放老年生活费,男性年满60岁、女性年满55岁每月可获得480元生活费,“这在全省应该是开先河。”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目前的征收还是很人性化的。”苏政敏说,征地政策甚至有点帮困济贫的味道,百分之八九十的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

就拿安置房来说,2008年之后征地政策由留地安置变为货币安置,按政策来讲本来园区是不需要提供安置房的,“园区提供安置房相当于一个福利,给农民的价格是造价的一半,农民拿到征地款之后还有存款。”苏政敏说。

目前园区已建成南阳小区、东惠小区和北辰小区,记者在南阳小区和东惠小区看到,一楼的门面已经开了不少超市、餐饮店,而安阳小区和南园小区正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近两年还将有两栋安置小区建成。据了解,到明年7月30日前,园区将提供9万平方米的房源。

“我常和村民讲,条件不要再谈了,不说征收可以发大财,发个小财还是可以的。”苏政敏说。

征地是个两头难的问题,一头是限定好了的政策,一头是村民各种各样的需求,面对征地难题,苏政敏也积极参与到了说服劝解中去。通过居委会配合园区做大量工作,村民也逐渐接受征地条件,纷纷在征地协议上签字,今年东园社区两个月内共拆迁了86户,征拆面积达2100亩。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