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现代展馆,显现传统医药文化之美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12-12-26 08:54:26
微浏阳
—分享—


湖南医药科技文化馆让人领略到湖湘医药文化的博大精神。资料图片

从马王堆医学文物宝库的考古发现,到“南湘雅,北协和”崇高赞誉的口耳相传,湖湘医药早以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三湘四水间吟唱而行。

作为全省首家医药科技文化馆,湖南医药科技文化馆,正以现代化的展示方式和高科技的模拟手法,完美地诠释着湖湘的医药文化,填补着全省医药科技文化展示的空白。

而随着湖湘医学文化的不断挖掘,湖南医药科技文化馆也已成为园区标志性建筑之一。除了湖湘医学的渊博与精深,在这里,你还可以领略到湖湘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浏阳网12月26日讯(见习记者 罗方平)

灿烂的医药历史在墙上生动地展示

踏入文化馆,一只生发着巨大火苗的火鸟挺立在主墙之上,在灰色调的墙体上,十分显眼。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馆的LOGO,中间的火鸟叫金乌。”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社会发展局旅游办的谭琼斯说道,古代都以金乌代指太阳,而这个LOGO也借鉴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型帛画之金乌,通过引申意为将中华医药发扬光大。

在谭琼斯的介绍下,一幅博大而精美的医药文化画卷徐徐向我们打开。

据了解,湖南医药科技文化馆共收录了医药文物17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到近代的医药器具,中医药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所收录,像马王堆的高良姜、桂皮、佩兰等国家一级文物;像明代的医药典籍《外科证治准绳》、《妇科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等都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善本。除此之外,像清代的各式银戥秤、犀角柄铜切药刀、银质针具、刮舍器,民国时期的老药号印版章、老字号器皿、老字号医药广告等都有所收录,而这些都是了解医学文化的活化石。

主楼分为三层,一层分为接待大厅、中国传统医药展厅、太极厅、蜡像场景厅。二层为湖南传统医药展厅,动植物标本展厅、园区发展史展厅和医药知识科技互动厅等;三层为休闲会所,包括功能影视厅、会议室。

“这是《伏羲六十四八卦图》,是太极厅的主壁画。”从接待大厅穿过,就来到太极厅。作为医药论坛的主要活动场,太极厅整体的设计以大型壁画为主,墙壁四面分别为《伏羲六十四八卦图》、《神农尝百草》、《扁鹊“四诊”》、《华佗“五禽戏”》四幅壁画,而厅内上下两壁,配以太极八卦图,上下呼应,为我们勾勒出古代中医浓郁的医药文化氛围。

径直往前,就是中国古代医药发展史厅,从中药医学的创立时期,到解放后中医药的辉煌时期,通过一个个展窗,将我国灿烂的医药历史展示于墙壁之上。

悬壶济世、药王栈道、仲景坐堂、神农尝百草,在蜡像场馆展厅,四个栩栩如生的蜡像场景,分别传递着我国古代医药人的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实物展示,诠释湖湘医药成果

通过楼梯,来到二层,与一楼艺术的表现手法不同,在二楼,高科技的手段让我们更直观地领略医学的魅力及湖湘医学的成就。

三维立体成像是在标本区内的一个特色项目,采用立体成像技术,将一些非常珍贵的药材以及药性立体地展现出来,有冬虫夏草、人参、鹿茸等等。而在湖南传统医药展区,圆球显示屏通过高科技感应,将当年马王堆出土的文物生动地展示出来。

“这就是我们馆的镇馆之宝。”在湖南传统医药展区,谭琼斯神秘地说道,只见一个个小药丸,摆放在器皿之上,这是镇馆之宝?面对记者的怀疑,谭琼斯道出了缘由,这些都是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药物,通过鉴定,这些药材都有抗菌和防腐作用,且达到国家一级文物的标准,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防腐材料。

除了镇馆之宝,在214平米的湖南传统展厅里,还有一些古代经典医药名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导引图》、《却谷食气》、《养生方》等书籍,通过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生动地诠释湖湘医药的成果。

半小时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出了文化馆,一幅精深的中医历史文化画卷已长存脑中,作为全国生物医药制造园区,湖南医药科技文化馆正是以这样一种精美,留住了客商和游客的脚步。

湖南医药科技文化馆的馆长龚运韵表示,文化馆还将按计划进行医药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医药文化,宣扬医药文化精神,促进园区发展。

药膳城,一张即将形成的文化名品

在康天路与灵圣寺路交汇处,一群建筑工人正在工地上辛勤地忙碌着,而在销售大厅里,销售经理柏海福正接待着前来看房的顾客,这就是药膳城的建设一角。

“我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文化品位,建成后一定是养生的一个好地方。”前来看房的陈旭辉说道,多年在外拼搏的他,一直想找一个这样的具有文化品位的地方。

随着浏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提质升级,作为园区医药文化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药膳城正以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吸引了大批顾客。

中式复古建筑,传统医药文化,在柏海福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项目建设基地,传统的中式院落建筑,如同传统的四合院布局一般,清一色的药用植物,点缀在绿化带上,完美诠释中式药膳养生文化。

在工地的一张规划图纸上,我们找到了项目效果图。在总面积10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项目用地上,将包括养生休闲娱乐中心、传统养生美食街、养生酒店、养生公寓、养生别墅等功能板块,这些都将和养生保健、医药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以旅游、文化展示、养生休闲等功能为主的复合型中式文化街区。

除此之外,在项目中心区,还将建造以原生态养生为主题的森林公园,将中式园林、养生文化、生活配套全面融合,与药膳城中式文化主题街区相互依托,建成独特的养生文化聚集地。

“整个项目建设将在2014年完成,现在西区主题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面对未来柏海福说道,届时药膳城将实现对医药文化的完美融合,形成以药膳养生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文化街区,势必成为园区的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千年古刹留下传统医药许多传奇

从医药文化馆到药膳养生城,无不透露出园区的医药文化脉络,而与药膳养生城仅一墙之隔的灵圣寺,也有着园区不得不说的医药故事。

灵圣寺,药王孙思邈,这些在当地人眼中就是传统医药文化故事的代名词。据记载,孙思邈在隋文帝时期,就曾多次被隋文帝召入京,授之以厚禄,他都辞而不受,执意隐居浏阳洞阳,为百姓治病。为感激药王给当地带来的福祉,在唐朝后期由当地人自行筹建的药王庙就伫立在洞阳镇神仙山上,后改名为灵圣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而这些都是当地耳熟能详的文化故事了。

“关于药王孙思邈还有很多传说故事。”现居洞阳镇东园社区的姜次生说道,虽然已84岁,但对于药王的一些医药故事,他仍然清晰地记得,而父辈留下的《苍龙治病》的传说他更是记不清讲了多少遍。

在浏阳洞阳山九溪洞有一条修炼了8100年的苍龙,忽发一身恶疮,疼痛难忍,只得上门请药王治疮。药王见它是条善龙,欣然应允,但提了一个条件:出山时,要善出,既不能伤害生灵,也不能显出龙形,吓了百姓。龙答应了,于是药王以九溪洞的樟叶为药,治好了龙疮。

这就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神话故事,而除了故事之外,药王在洞阳还留有不少治病秘方。“这些治病秘方大多被收录在灵圣寺。”姜次生说道,在医院稀少的年代,灵圣寺就成了当地人们寻医问药的地方。年轻时他也曾在灵圣寺看到过类似秘方,秘方都是一些简单的药材组成,而文革过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现在,作为北乡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灵圣寺已经通过规划,将结合山林自然风光,建成集纪念、祭祀、旅游、养生于一体,形成弘扬传统文化和现代生物医药的一大景点。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