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群工干部队员走访群众近40万户,处理意见诉求2万余条
浏阳网1月10日讯(记者 佘娟)“老刘,来看节目呀,新房建好了吗?”“差不多了,过年前能住上新房啦!”昨日,群众工作队员2013年进站的第一天,文家市镇白溪村,群众文化联欢会热闹举行,舞台下隐约传来两个人的对话。对话的两人是驻白溪村群工站副站长李声标和该村贫困户刘运通。
昨日,新一批4000多名群工队员集中进驻群工站。李声标作为老队员,再一次进驻白溪村。
李声标和刘运通的缘分还得从去年6月说起。妻子患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在了46岁的刘运通肩上。因为贫穷,刘运通一家住在几间破土砖房。“10多年前,就被定为重点危房了!”刘运通说,尽管住得心惊胆战,但一直没钱改造。那次走访调查后,驻白溪村群工站决心帮助刘运通建新房。不久,刘运通得到了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款4万元,去年7月,期盼已久的新房动工了。
2012年以来,驻白溪村群工站队员入户上门,了解村民的心声和愿望,发放联系卡,为民办事88件,成功调处矛盾12起。更重要的是协助白溪村完成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危桥改造、交通安全设施完善等工作中,与当地群众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
就在白溪村联欢会开演的时候,来自市国税局的群工队员瞿志高等人开始了在文家市镇五神岭村的走访。“多和村民聊聊,加强沟通,以后的工作更好开展。”
白溪村、五神岭村是全市群众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1月1日,我市“一推行四公开”群众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各乡镇、单位以此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密切群众联系,维护社会稳定。古港、永安创新了网格化管理,三口、文家市开展“和谐幸福屋场”建设,枨冲、太平桥组织干部与群众“夜访夜谈”……
如今,我市群众工作逐渐形成大走访、大排查、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事情办起,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积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大提升了群众满意指数。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听心声、解心结、暖心窝、调心态等主题群众交流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选派4218名群工队员进村开展工作。一年来,群工干部队员走访群众391128户,走访率94.7%;处理群众意见、建议及诉求24060条,投入资金及物资共计11760万元;各群工站广泛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成功调处化解12514起矛盾纠纷,挽回经济损失6951.2万元,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困难和问题力争解决在浏阳”的工作目标。
经历一年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近日民调显示,群众知晓率达到95%,满意率升至80%以上,党委政府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于新一年的群众工作,李声标说自己将继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助推项目建设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努力。而这些,也将成为全市4000多名群工队员努力的方向。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