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失地农民”作主

编辑:戴鹏 2013-06-19 09:41:15
微浏阳
—分享—


失地农民正在抽签。

自我监督建设,抽签分配住房

“我们抽签的时候,你们一定过来。”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失地农民柳富芳在五月份接受第一次记者采访时,不时叮嘱。

继五月份领到每月一千多元的退休金后,6月14日,柳富芳又迎来了保障性住房抽签喜事。这一天,基地共有26户家庭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抽签,获得了他们未来要居住的保障性住房。

浏阳网6月19日讯(记者 周力飞 叶婷)

“这样的补贴很厚道”

6月14日早上,柳富芳夫妇很早就来到保障性住房礼耕小区,“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来了很多人啦。”柳富芳笑呵呵地说。

抽签现场在一楼的一处门面内进行,尽管比较简陋,但是大家都乐呵呵地打着招呼,祈祷着能抽到一个好楼层。

“我们每户都可以买360㎡的房子,一套60㎡的顶楼,两套120㎡的中间楼层,一间60㎡的门面。产业基地这样的分配很厚道。”柳富芳说,一些农民家里人口多的,还可以分到540㎡的房子。

当天上午10点多,简单的仪式之后,就是正式抽签,柳富芳被推举成为抽签现场的监督者之一,“这个很公平,都是现场进行抽签,就看运气了。”

轮到柳富芳抽签了,他的运气不错,抽到了15号门面,第二栋二楼、四楼各120㎡,六楼60㎡。“打算花十万元搞二楼和门面的装修,四楼和六楼的推迟一下。”柳富芳高兴地说,“搞完装修请你来家里做客啊。”

648元/㎡,失地农民自己监督建房

“我们这里的门面已经有人租出去啦。”昨日上午,记者再次联系柳富芳时,他对记者说,房子还没开始装修,就已经有人租了。

据了解,此次是制造产业基地保障性住房礼耕小区一期1、2栋房源分配,共26户拆迁户获得房源。已经建成的第3、4、5栋于今年年底交房,可安置64户,目前在做墙外装饰,另有第6、7、8、9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

据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赵志武介绍,该保障性住房原本市场价为1500元/㎡,现以优惠价648元/㎡分配给被征地农民。失地农民彭义祥介绍,他的房子会考虑出租,据悉,该地段房屋月租达到500-600元左右。

“保障性住房考虑到农民的担心,我们特意聘请失地农民做监督者,让他们对房屋质量放心。”赵志武介绍,从建房之初开始,根据失地农民意愿,特意出钱聘请了其中的住户作监工,每天到工地上了解房屋建设情况。

“群众利益无小事,妥善安置、多渠道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也成了我们园区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寻院豪说。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经过十年的发展壮大,开发面积扩大至10平方公里,涉及1700多户农民土地被征用。

为解决好土地征收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以人为本”,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完善”的原则,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纳入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进行规划建设。目前园区已正式建成株陵安置小区、柳家安置小区、桂花苑安置小区,礼耕小区正在建设。

延伸阅读
十年,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

浏阳制造产业基地自2003年3月成立以来,任何时候都坚持不与农民争利益,不与企业争利益。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上,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党工委书记寻院豪表示,我们已经建立了灵活便民的就业培训机制,增强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采取“把学校引进园区,把培训班办到企业、办到村(社区)”的模式,组织广大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被征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技术和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十年来采用各种形式的培训200余期,培训近1万多人次。

“目前在企业务工的失地农民有近6000人,一年发给这些农民的社会工资有2亿多元”,寻院豪表示,我们还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帮助失地农民成立运输队、劳务公司等形式支持其自主创业。真正实现失地农民居有所处,安居乐业,由“失地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从根本上实现他们“角色”的转换。

十年来,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一直立足“特色立园、产业强园”的方针,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及再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及精密加工、烟草食品、生活用品等优势产业。目前,基地成园面积10平方公里,有规模企业125家,成为湖南省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专业配套的省级工业集中区和国家首个国家级再制造示范基地。预计今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90亿元、税收6.5亿元。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