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引导市场的方式聚集人力资源市场洼地,是伴随着产业的腾飞,浏阳需要思考的问题
把外面的人引进浏阳
浏阳网6月26日讯(记者 周力飞)由一个人力资源输出城市向一个人力资源引进城市转变,差不多是2008年前后的事情。由于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加之传统花炮产业的发展,浏阳企业在最近几年都出现了“人才荒”、“普工荒”。
为此,政府、园区也下大力气来帮助企业招聘员工。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随着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前天国家级浏阳经开区与基伍集团签约投资百亿元建设“长沙智慧港”,将在未来几年为园区带来上百家手机配套企业。
这些都在提醒着我们,市场的问题,要如何通过市场来解决。
案例
组织企业到湘潭招聘
2013年6月18日上午,位于湘潭市沙子岭人才市场,浏阳口音、湘潭口音还有普通话在这里交汇,近千名求职者来到这里,他们是冲着浏阳15家企业来的。
“浏阳接近长沙,听说工资水平还可以,我们就过来看看。”来自湘潭技工学校的一位姓王的学生说。
这是由浏阳河劳务服务公司与湘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的“2013年浏阳企业湘潭专场招聘会”。
企业缴纳几百元钱,由浏阳河劳务公司负责展位的提供、中餐、车辆以及所有在湘潭报纸、网站、学校、乡镇的宣传。
“这次宣传不错,我们企业的招聘还可以。”来自湘晖农业的鄢文秀参加了此次招聘,主要为公司招聘管理人才、技术员以及普工。
鄢文秀表示,现场填写资料的人比较多,回到浏阳后,后续也接到了不少求职者的电话和求职简历,而且第二天就有人来公司上班了。
此次在湘潭的招聘,鄢文秀收到了近30人的咨询与对接,经过双向选择,最后确定了3-5名。据了解,此次组织企业走出去到湘潭招工,向社会提供了20多个岗位,达成意向一百份左右。
“走出去”与“引进来”
浏阳走出去为企业招工,这并不是首例,地方政府、园区以及相关部门都为企业做了相关事宜,不过,由一家人力资源民营企业来做这件事情,倒是少见。
“其实我们也是在进行一种探索与尝试。”浏阳河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易群接受采访时表示。
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易群都十分重视市场调查。在她看来,湘潭拥有许多学校,人力资源丰富,但同时产业发展极少,在这里读书的人都要到外面寻找工作机会,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输出大市,这对浏阳来说就是机会,组织浏阳的企业到湘潭招聘,就是送工作机会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们。
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探索,虽然没赢利,但易群很快发现了企业招聘与求职者之间存在的需求,并如何通过架设桥梁让两者有效对接。
“我们在全国有20多个点,熟知哪些地方有人才输出。”易群表示,公司已经在工业新城购买了1500平方米的房子,用于建设人力资源市场,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到外地招聘,同时根据企业需求,将从外地输送人力资源到本地应聘,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来为企业招聘员工。
“实际上,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更有效。”相比较政府为主导的招聘,鄢文秀发现,专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做这一块工作时,更具有针对性,“当然,前期的宣传十分重要”。
人力资源市场变化见证浏阳经济变迁
2006年以前,易群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输送了3万浏阳人。2008年后,她开始逐步为浏阳企业引进外地人力资源。
未来五年,她要想方设法为浏阳引进4万人。
从“送出去”到“引进来”,易群的职业生涯见证着浏阳经济在最近十余年的发展、变化。
浏阳的变化,在众多浏阳人的心中是从拉通国道319,修建隧道,以及修通四路开始的,道路就如同一个城市的血管,血管的畅通,让财富的血液也随着流畅起来,因此不仅富裕了一批人,也成就了一批产业,如制造产业基地、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两型产业园等,包括如今的大围山小水果基地、大瑶的小城市建设等。
在这个发展培育的过程中,浏阳与外地的交流是活跃的,人力资源的流动基本是外向型的。当时的易群,经常要包八台车、一个医疗队或者包火车的一、两个车厢,向深圳、广州输送人才。
而如今,产业培育已见成效,同时浏醴高速、大浏高速、长浏高速的修建,使正在浏阳发展的血管向省外延伸,如果说过去浏阳打通的是与长沙的对接与内部小循环,那么未来浏阳的发展,就要置身于中部金三角、新兴产业的前沿阵地之中,中部崛起,浏阳崛起。人力资源的回流将成为必然,浏阳正在成为“人力资源输入市”,这样一波浪潮的到来,孕育着难得的机会。
思考
地方政府不能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
发展地方经济,政府的“帮忙”应有边界,非常规、反市场的手段,恐怕会适得其反。
在网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新闻,某个省引入富士康这只“金凤凰”后,当地公务员的核心工作中就多了一样,为企业招工,招不到人,只能自己去“顶工”。
为了一家企业,地方政府动用庞大的资源,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其中,这也有违市场的公平。政府对于所有企业,应当一碗水端平,不应厚此薄彼,在劳动力供应紧张之下,动用公权力帮一家企业争夺劳动力资源,那势必对其他企业不利,那些企业岂能服气——同样向政府纳税,为何我们要低人一等?据说,其他一些企业也开始要求政府提供“富士康式”的招工服务,这就让当地政府骑虎难下。
显然,这不是长久之计。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无可厚非,但若政府部门变成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显然是过了。
在浏阳的经济发展中,要警惕这样的事件在这里发生。市场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交给市场来解决。
据了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深圳,富士康进来时,也是大量需要劳动力,当时的深圳向全国引进了八家人力资源公司进来,在一条街上,专门为企业在全国招聘员工。一时间,这条街成为了当时深圳有名的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招聘的都汇集于此。
而在重庆,为了积聚人力资源,该市在渝北空港新城建立一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规模做到了上十亿元,该产业园占地仅155亩,主要建设为一个集“人力资源信息供求、引进配置、培训测评、档案托管、信息查询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创业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人力资源要素市场;集“五险合一经办中心、社保基金结算中心、数据信息集成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就业社保服务平台;集“产业集聚、业态拓展、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浏阳园区发展的壮大,地方政府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引导、鼓励、扶持的方式,逐步引进人力资源公司,在浏阳打造人力资源市场聚集洼地,用市场的方式解决企业的用工难题。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