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炎
儿子期末考试结束,拿回了试卷和成绩单。我和妻子仔细看着:总成绩比上次提高了15分,班级中提升了4个名次。我们实事求是地逐一帮他分析,指出下一步要分别发扬、巩固、弥补哪些功课。儿子听着,逐渐不耐烦了:“现在都讲赏识教育,以赞美孩子为主,你和妈妈应该说‘孩子,你真优秀’。可是每次都这么理性。真没劲。”一席话,让我俩半天没言语。
是呀,近年来,赏识教育成了主流。《告诉孩子,你真棒!》、《你是最优秀的!》等图书,铺天盖地。学校和社会也大力营造“如何欣赏孩子”的氛围。可是,我们的孩子真棒吗?我不免对赏识教育颇有些感触。
作家毕淑敏曾写有《请为你的夸奖道歉》的文章:“孩子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不当的夸奖都会留下划痕。”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在罗切斯特大学演讲时也谈及失败:“失败要快,爬起来继续前进也要快。在我的经历中,我所做的3/4的事情或者失败,或者转化成为更好的事情。”
静心想来,孩子像一棵小树,精心修剪,才能长得高大挺拔。而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地赞美孩子,导致的后果是:优点被过分夸大,缺点被掩盖;孩子自我陶醉,自私心理加重;经受不住一点挫折和打击,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结果和愿望相差较远,轻者离家出走,重则出现自杀等意外事件。残酷的现实,一再警示我们。
如何爱孩子,是一篇大文章。适度的赏识,能激发孩子潜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但前提一定要适度。只有理性地认识孩子,因材施教,针砭时弊,孩子才会在人生旅途中迈步稳健、行路长远、赢得更多。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