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盛镇马战村幸福老人自成一体
浏阳网10月14日讯(记者 张玲)“北盛镇马战村的老人很幸福。”这是很多前往马战村调研的人们留下的一句评价。北盛马战村的老人们是一个整体——他们从内部选择志愿者,由较为年轻的、健康的老人,义务照顾较长的、身体欠佳的老人。在这个幸福院,老人们互帮互助,已成佳话。
“花甲”老人组成志愿队
昨日,在马战村老协的组织下,一年一度的评奖拉开帷幕。老协会长张湘成介绍,马战村有老人834位,其中80岁以上老人119位,90岁以上老人21位。这些年来,老人们幸福安康,很大程度来源于老人志愿队这支队伍。在“重阳节”对甘于奉献的老人予以嘉奖,是对他们的肯定和弘扬。
一个月前,村上88岁的吴奶奶过世了,但老人走得没有任何遗憾。老人这些年来,一直受68岁董汉朝和52岁赵思英的照顾,无病时陪她聊天,发病时陪她就医。“吴奶奶去世后,我几次看到董汉朝还去她的老屋,经常去看她已经是他的习惯了。”张湘成说。
“志愿者队”由35个人组成,都是50、60岁左右的热心老人。张湘成翻出资料数据,从2010年9月至今,志愿者队已经服务考勤2700多次,他们每天上门,洗衣、打扫卫生,请医买药。
每年费用都是老人们自筹
市民政局表示,马战村“老人幸福院”的成功操作,得益于有一个全力付出的会长张湘成。据悉,张湘成已经将老人们牢牢组成一个团体。团队中有人生病,大家一起看望;有人生日,大家一起拜寿;有人老去,大家一起悼念。
“我们每年还开展很多活动。”张大爷说,不久前举办的茶话会,就是老协和王震故居一起联合的。“平时还有乒乓球比赛、书法比赛、广场舞比赛等等,大家玩得很开心。”
初步算起来,要组织起老人们参加这些娱乐和休闲,一年得花八万左右。这笔资金,都是马战村老人们自筹。“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忙起来了。”张湘成说,每年新年,他们都会去耍龙灯,虽然很辛苦但大约能挣到五六万。
点评
“幸福院”是农村养老的一个方向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浏阳北盛马战村、溪江浆田村、普迹金江社区等都已经开展起各自的养老模式。市民政局认为,这种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村幸福院”模式,将会是农村老人养老的方向,“幸福院模式,是一种介于专业化社会养老与传统居家养老之间的中间模式,与专业化社会养老相比,农民负担得起,更重要的是它不脱离当地生活环境。”
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左实践介绍,从养老观念来说,农村老人的传统概念更为明显,养儿防老,落叶归根。可是,这种传统模式在新发展下面临着严重挑战。先是农村家庭已然小型化,大多是一至两个子女为主;同时,大批农村子女流入城市,造成老人留守乡村的困境。依靠家庭养老困难会越来越大。
统计浏阳农村目前有380多个村(社区),不少乡镇政府、村委会都开始探索村民养老问题。马战村“农村幸福院”的成功推行即立足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由村委会管理,由老年协会具体运作,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孤寡、高龄、留守老年人服务,这种模式符合老人们的思想主流。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