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袁隆平(左二)来到淳口镇黄荆坪村实地查看水稻品种的长势。
浏阳日报记者熊玮高雨罗方平
微浏阳:台上,83岁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坐定;台下,71岁的“种田老手”王忆成正在焦急等待。
现场一片寂静。“看禾订种会现在开始!”袁隆平话音刚落,王忆成带头鼓起掌来。随后,众人一起向10米外的稻田走去——那里是“长沙市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栽种着杂交水稻新品种数百个,其中就包括被袁隆平称为“核武器”的超级稻“超优千号”。
这个让王忆成记忆深刻的片段,发生于2013年9月16日,地点在淳口镇黄荆坪村。
“我跟着袁院士种田快两年了。”王忆成说,最近一次看到袁隆平是在半个月前,“他来基地看我们今年种下的水稻品种长得怎么样了。”
种子都是袁院士数着过来的
跟着袁隆平学种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弄懂的是:他为什么愿意教你?
“不说全国,就说湖南,那么多种田的地方,他为什么选择浏阳,又为什么选择淳口黄荆坪?”站在田埂上,黄荆坪村党支部书记陈珠林细细揣摩袁隆平选点的初衷:气候适宜、地势平坦、灌溉方便……
老师未来,学生倒是先琢磨透了一件事:自己为什么适合种田。终于等到老师来了,颠覆老农们种田方法的事情也接着来了。
“我们以前种田,都是按照经验来,但做了袁院士的徒弟后,就什么都有讲究了。”王忆成说。讲究,从最基本的水田整治开始。
在300多亩的核心展示基地,记者即看到,稻田被规整地划分,排水沟进水沟严格区分,田埂与第一排水稻距离精确到厘米,按规矩插好水稻品种编号;在基地入口处,甚至还醒目地插上提示牌:各位农友,基地范围严禁牛羊入内,以免损害作物。结尾非常细致地标注上了时间:2014年6月29日。
而更让农户们津津乐道的,则是“袁老师”严谨的种田态度。“我听说那个超级稻‘超优千号’的种子,都是袁院士数着送过来的,不多不少正好一千粒。”王忆成对此啧啧称奇。
在袁隆平与其团队的“一对一”指导下,王忆成彻底抛弃了自己摸索了数十年的经验,形成了全新的种田之法:保持20×20×30厘米规格的栽种间距,保证每蔸禾苗都能整齐均匀生长;实行统防统治,病虫害防治效率更高;按照禾苗不同的生长时期,统一肥水管理……毫无疑问,这些都比传统的耕种方式来得细腻,来得更科学。2013年,年度考试结束,王忆成向老师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3.5亩地收了4000多斤稻子,比往年的亩产高了200多斤,“口感也好了蛮多。
袁院士带着我们走向国际
跟着袁隆平学种田的,绝不仅仅是王忆成这些在生产一线的农户们。
“袁院士来了之后,给我们带来了处于科研最前沿的水稻种子,还有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市农业局种子站站长王巩集也是袁隆平的“学生”。
“我们这个村子都跟国际接轨了。”陈珠林提高的语调中,有自豪感:袁隆平是国际上非常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自然也代表着同领域的国际最高水平。
事实上,随着袁隆平的到来,黄荆坪村也逐渐成为了全省农业最受关注的地点之一。
王巩集向记者介绍:基地也从去年的200多个品种,发展到了今年的516个品种,并被确定为全国第12届种子双交会现场,“这种密集的交流,对于促进浏阳农业发展有很大作用。”
同时,还有农业专家、学者密集带来的专业培训。
每个星期,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闵军都会到黄荆坪村两次,“手把手”教农户进行田间种植,同时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对相关农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传道授业解惑。
“目前,全国最优秀的水稻品种基本上都汇集在了黄荆坪村。”闵军介绍,农户与管理者将直接看到最新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成果,同时也参与到水稻发展的研究中,从而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理念。
“距离全国第12届种子双交会还有55天。”紧张的忙碌中,基地工作人员已经开启了倒计时模式。而这次农户和农业管理者们将学到的:是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9月16日,正是水稻最美时,届时除了全国知名的农业专家外,还将吸引亚、非、北美、大洋等四个洲20多个国家的农业科学家和行政官员一同前来。”基地现场管理者张家成告诉记者,这是淳口镇首次登上国际舞台。
“按照‘看禾订种’现场会的要求,田埂与稻穗将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防止种子被参观者带走。”张家成说,同时现在就已经开始在村上普及“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各种常识了。
新闻链接
位于淳口镇黄荆坪村的“长沙市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除了给当地农户带来新的种植技术和理念外,也改善着浏阳农作物品种的搭配。
2013年9月16日,长沙市水稻新品种展示暨首届看禾订种现场观摩会在该展示基地举行。
观摩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生长情况,有效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推广的新品种,加速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各种子企业、经销商和广大粮农搭建起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对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的增产丰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