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药企看好“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
老百姓热议“药价会不会大涨”,部门分析认为
限价取消,药价不会普遍上涨
5月5日,国家发改委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药品价格放开后,对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再次进行全部放开。药企、医院、药房、百姓,一系列的变化即将开始。
浏阳日报记者肖雪见习记者李紫艳
对于浏阳的药企来说,最近利好消息不断,幸福来得有点太突然。
当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时,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尚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尽快调整公司现状,迎接新政策带来的机遇。
“按照规划,中成药品质会提高,但是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希望国家有后续政策出台,比如中成药定价开放。”这是高尚一周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的希望。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希望在5月5日就得到了满足。
改革
再次放开药品定价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消息,决定于6月1日起取消我国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其中除了对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保留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
上世纪90年代,药品价格曾放开过一次,但放开之后导致药品价格混乱,经过社会各界的呼吁,又重新管理起来。而此次三部委出台通知,对大部分的药品政府定价再次进行全部放开,比上一次放开的时机成熟许多。
据报道,自1996年开始,中国对药品实行三种定价形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药品及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其中,由财政购买免费向特定人群发放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目前约有100种,占已批准上市药品数量的0.8%;其他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形式为最高零售限价,约2600种,占22%左右。
除上述共2700种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药品,其他77%的药品此前已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此次药价改革方案的正式推出,意味着最后由政府控制的2700余种定价产品也正式步入市场化轨道。
利好
药企迎来发展机遇
“药价放开是利大于弊的。”昨日,浏阳药企威特制药质量受权人唐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为新政“点赞”。唐中华说,以往由政府定价限制价格,售价甚至低于成本价,许多企业为了求生存不做赔本买卖,就在原材料等方面降低成本,导致质量达不到应有效果。
现在放开药品定价后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唐先生分析,药企的生产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各药企根据自身实力,可以采用优质原材料,精细的制药工艺,对药品成本和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药品的品质提高了,对老百姓也是有利的。”
高尚也有着相同的观点,他认为药企在生产时,如果增加的成本在销售定价上不能相应体现,就会出现以前曾发生过的“低价药无人生产”的局面,“现在药价放开后,企业有了充分的自主权。”
但是与利好同时到来的还有竞争压力。高尚认为,政府取消大部分药品定价后,市场经济会更加激烈,对药品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消费者也会更注重药企的实力。
同时,企业也开始考虑药价开放后的涨价问题。
唐先生即表示,威特制药是否涨价尚无定论,但就算涨价涨幅也不会大。“主要是考虑老百姓的接受程度。”唐先生对涨价和销量之间的关系持乐观态度:“如果药品质量提高,药效显著提升,市场占有率应该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所提升。”
新闻焦点
药价放开,绝大部分不会上涨
药价放开之后,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药品价格会不会大幅上涨”。
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由于有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会保持基本稳定。但不排除部分药品价格因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会有所变动。总体上看,由于有招标采购和医保控费机制的综合制约,加之对市场交易价格监测监管工作的强化,将正面引导市场价格秩序,因此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
浏阳市卫生局副局长罗其美认为,部分药企考虑涨价,主要是对于那些国家定价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价的药物而言,“而对于那些药价过高的产品,要把他们交给市场,让市场竞争来调节其不合理的虚高价格。”
基于此,罗其美认为,老百姓不用过多担忧“药价是否会大涨”问题,定价虽然取消,但是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还将继续。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本市多家医院,对于本次药价开放将带来的影响,多家医院仍持观望态度,均表示不便透露相关信息。
新闻点评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回归市场理性
取消统一定价,不是政府撒手不管,而是行政的手不会伸过界,做到恪守行政本分,转变为药品市场竞争秩序监管者和合理价格形成机制的维护者。
行政指导,包打天下,至少在市场流通、民生经济领域,已一再被证明是不可取的。这也是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为何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
为何说政府定价的抑价功能日渐丧失?因为,价格终归是个市场问题。市场角度,价格除了供求关系,多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政府定价,前提是政府能精准掌握每种药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但是,这显然不科学,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非市场主体的政府部门,总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现在,取消政府定价的改革,是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顶层设计,由原来的政府单只手管制药品价格转变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