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心行得万年船”,作为公民自己,当看似天上的馅饼“掉”到自己头上时,也应对相关信息多琢磨少妄信,多核实勿上当,如果发现类似现象应及时报警求助,让那些可耻的骗术无“缝”可钻,让那些自以为高明的行骗者无处遁形。
李东晓
孩子刚出生不久,便有“医生”打来电话称,新生儿父母可以获得一定生育补贴,之后便告知“财政部门”的咨询电话,最近沙市镇的屈先生就上当受骗了,他的近5万元存款通过自助转账的方式,汇入了骗子的账户。(本报昨天07版报道)
屈先生原本处于浓浓的幸福中,然而一不小心,就白白地被人骗去5万元钱,这着实让人既气愤又惋惜。要知道,5万元对于一个最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或许是一家人一年的全部收入。5万元被骗去后,很多人质问屈先生怎么如此这般的容易轻信他人?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正常人,屈先生为什么会拱手将自己的血汗钱转给别人?
根据新闻所述,屈先生先是收到一个意外“惊喜”:一名自称是该院医生的男子在电话里告诉他,其刚出生的孩子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领取2980元的“生育补贴”。在他将信将疑时,对方报出了屈先生和妻子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孩子出生的年月日等私人信息,然后又给了一个“财政局专线”。“医生”、“财政局”,这些具有一定社会公信力的职业和单位,加上对方准确说出自己刚刚出生的小孩个人信息,让屈先生本来尚存的警惕心理全无,整个骗局环环相扣,让人防不胜防。
能掌握新生儿个人信息的不外乎几种可能,要么医院存在信息管理上的漏洞,要么有人采取了非法手段获取。而目前所在医院经过多次调查并未发现信息泄露问题,也就是说,院方至少自证了自己的医生和工作人员是清白的。那么矛头指向了“网络信息贩子”,他们或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新生儿信息销售给商家或不法分子。倘若如此,医院同样不能逃脱干系——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患者的个人信息毫无保留地留在医院,那么,如何对网络防护水平进行升级、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通过技防和人防相结合,以确保就医者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就应该是其最基础的分内之事了。
同时,尽管真正的医生不可能去行骗,真正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不可能参与其中,但在普通民众看来,类似诈骗事件,一定程度上还是给医院和相关部门带来了些许不好的影响。因此,与新生儿人口出生信息系统相关的机构或部门不能无动于衷置身事外,应该主动出击,协助公安机关揪出“元凶”,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维护好服务对象的权益。
因为深信一条最关键的个人隐私信息,让屈先生失去所有防范被骗去了5万元,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俗话说,“小心行得万年船”,作为公民自己,当看似天上的馅饼“掉”到自己头上时,也应对相关信息多琢磨少妄信,多核实勿上当,如果发现类似现象应及时报警求助,让那些可耻的骗术无“缝”可钻,让那些自以为高明的行骗者无处遁形。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