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58公里生死救援“拼”的精神创造了奇迹

编辑:戴鹏 2015-05-22 09:56:12
微浏阳
—分享—


 

  医生感言

  烧伤科主任潘沁心:精细化照护和最优化治疗,让我们的患者赢得了与死神的赛跑。奇迹的背后是集体的付出,是对精细化照护、最优化治疗的全力践行。一次次成功的救治不仅是烧伤专业的付出,更是医院整体学术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完美展现。

  护士感言

  烧伤科护士长郑红艳:护理工作在苦和累中描绘高尚,铸造辉煌,当我们看到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的无助的眼神,当我看到自己用百倍的努力把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到生命的春天时,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那些来之不易的欢笑,我们就会感到欣慰,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快乐!

  记者李玲

  一个求助电话,3分钟,救护车出发赶往患者所在地;20分钟,烧伤科医生全部集结到位,商讨应急预案;来回258公里,跨省救治;240分钟,10名医护人员参与抢救手术,谱写了一曲创造生命奇迹的赞歌。

  国际公认,烧伤面积在60%以上的病人,抢救成功率只有50%;烧伤面积超过90%的病人,存活率只有5%。面对特危重烧伤患者,市中医医院烧伤科的治愈率达到90%,医护人员用技术、智慧、勤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来回258公里生死救援

  “请问是潘主任吗?我是万载的,我有一个员工全身95%的皮肤被烧伤,现在在宜春治疗,我听朋友说你们那治疗效果很好,想转到你们医院,你们可以接收吗?”5月12日上午11时,刚下手术台的市中医医院烧伤科主任潘沁心接到一个从宜春打来的电话。在了解烧伤患者的病情后,潘沁心立即与120急救中心联系,派出救护车和专业医护人员前往宜春。与此同时,安排烧伤科医生全部集结,根据患者的病情商讨多种紧急预案,以及患者到院后的处置和手术。

  来回258公里,4个小时,患者到达市中医医院。烧伤面积95%,其中Ⅲ度烧伤85%,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呼吸急促……烧伤科团队立即开展了气管切开、清创、四肢解张等手术。第二天,又进行了5个小时的切痂手术。现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了,但依旧还有许多关要“闯”,而烧伤科的医护人员也陪他一起勇敢“闯关”。

  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市中医医院烧伤科医护人员不仅有过硬的救治技术,同时还运用“湿性再生技术”减少了烧伤患者痛苦及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此外,还采用中药熏洗、浸浴等方法减少烧伤患者疤痕、促进功能恢复。这也是在市中医医院的烧伤科闻不到异味而是中药香的原因。

  当然,一个个奇迹的创造和医护人员“拼”的精神也是分不开的。

  一天三场手术,忘了生日

  “5床要换药了”、“16床要翻身了”……护士奔波于各个病房,医生不是准备进手术室就是忙着给患者换药,每一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紧张地忙碌着。

  16日,记者来到市中医医院烧伤科,医生办公室空空荡荡,病房内却已是一片繁忙。走进医生办公室,看到墙边摆满了感谢牌匾,一张办公桌上,放着一束玫瑰花,很显眼,花的卡片上写着生日快乐,落款15日。一位护士告诉记者,“这是潘主任老公送的,昨日是她的生日,但昨天来了三个重度烧伤病人,做了三个大手术,直到今天早上她看到这束花,才想起昨天是自己的生日。”

  不仅仅是潘主任,在这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医疗科室里,烧伤科医生护士们历练着有别于其他科室的“苦”。

  医院规定早上8点上班,但烧伤科的医生7点多就都到了,他们要赶在查房前先看一看自己的病人,有无特殊病情需要处理,对病人的情况做到心里有数。9点,有手术安排的医生会进入手术室为患者手术,没有手术安排的医生则要在40℃的高温环境下为烧伤患者换药,遇见大面积烧伤患者,一位患者换药便需2个小时,为患者换完药,医生早已全身湿透。

  医生忙碌,护士也没闲着。吸痰、翻身、给药、补液……每隔几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有的几乎半小时一次,护士告诉记者,他们满脑子里都是时间表,劳动强度很大,还要保证没有一点遗漏。

  换位思考用真心获得患者理解

  烧伤病人入院时往往病情很急,非常痛苦,家属十分急躁,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当下,更容易诱发医患矛盾。潘沁心一再向科里医护人员强调,一定要换位思考,多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耐心和家属沟通,用医疗技术说话,尽量解决病人的痛苦,这样,家属的态度就会变好。

  采访中,记者随一名医生给患者换药,复杂的创面上,医生轻轻一碰,患者就疼得哆嗦,小孩往往哇哇大哭,这让医生操作起来心理压力很大。每当这时,医生们都会耐心地为患者解释,疼是正常的,人的神经末梢最为灵敏,烧伤越轻越疼,如果不疼便是深到肌肉和骨骼,更为不利。

  烧伤科病人住院两三个月非常普遍,病情严重的可能需要住院一年半载。面对特殊患者,烧伤科的医生们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帮助。很多患者在他们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治疗,他们也因此和很多患者建立起了真挚的友谊。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