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花15万读武大”的骗局何以得逞?

编辑:戴鹏 2015-05-25 09:32:14
微浏阳
—分享—


  张枫逸

  20多名90后学生交15万元“就读”武汉大学4年,没有拿过学生证,没有学号,上课从未被点名,毕业时也没 有学籍。22日晚,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正式回应称:这是一起盗用武大名义进行的招生诈骗事件,将配合警方调查 。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已被刑事拘留。(5月24日《京华时报》)这起“花15万读武大”骗局居然瞒天 过海4年之久,期间20多名当事人过着几乎和正常学生们同样的日子,住在武大宿舍、在教室上课,同样参加“考 试”、运动会,与同学们一起春游。直到毕业前夕查不到学籍,才发现上当受骗。

  人生又有几个四年,被骗的钱款即使能够追回,但谁又能弥补这些学生四年的青春?!当初怀揣着“天子骄子 ”的梦想踏进校园,临毕业时才发现只是南柯一梦,自己在学校里一直都是“黑户”,这种感受不亚于从云端跌落 谷底。在为这些学生和家长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之余,这起招生诈骗案更值得我们深思,究竟是骗子太聪明,还是 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学生和家长的投机取巧心理难辞其咎。近年来,种种招生骗局屡屡曝光,教育部门和高校也不断提醒公众不要 相信所谓的“内部指标”,但仍有少数学生和家长对托关系、走后门就能上大学深信不疑。高校方面管理松懈也给 了骗子可趁之机。一方面是校舍管理的混乱。据介绍,这些学生交钱后,被安排入住武汉大学茶港校区教工宿舍, 这成为他们相信骗子的重要原因。学校宿舍本应有严格规范的管理,骗子为何能成功安排校外人员到学校宿舍居住 ,值得追问。

  马上又是一年高考季,“花15万读武大”的骗局再次敲响了警钟。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理性看待考试成败,而不能“病急乱投医”,轻信骗子的花言巧语。对于高校和教育部门来说,需要用实际行动筑 牢招生骗局“防火墙”。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