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应德正在清扫小区内卫生。记者彭红霞
小区里的网格员
卫生是决定一个城市舒适度的重要依据,而在浏阳除了环卫工人外,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默默地清扫着牛皮癣、处理杂物、疏通下水道……他们就是网格员。
网格员在浏阳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0年淮川街道就在辖区内设立了一百余个网格(如今整合为99个),并配备网格员用于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楼道等区域的卫生清理,随着时间的发展,网格员负责的事务也越来越多。
浏阳日报记者谢鹏
网格员
他们有三宝:水、钢条和资料
今年54岁的谭应德就是其中一员,早在2011年他就成为淮川街道朝阳社区的一名网格员。8月29日,当记者见到他时,谭应德正在自己的辖区内进行巡逻。他黝黑的脸庞上不断有汗珠流下,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浸透,随身除了一个蓝色的袋子,别无他物。
打开袋子,里面仅有四样东西:一瓶水、一条钢片、一些铲下来的“牛皮癣”以及一些宣传资料。“现在社区要我们挨家挨户去分发一些资料,我这人闲不住,就带着这钢条,看到有‘牛皮癣’就铲下来。”谭应德告诉记者,每天清晨7点不到他就出门了,“每栋楼去巡逻、清扫,中午休息一下,下午继续。”
谭应德介绍,小区里居民较多,每天都会有垃圾“刷新”,小到牛皮癣,大到沙发之类的杂物甚至于装修、建筑垃圾也不少见。“看到了就清理掉,自己搞不动,就请求附近的网格员支援。”不过谭应德说,近年来,大件的垃圾越来越少,“居民看到他们随手丢的垃圾最终都是我们来清理,心里过不去,现在大部分都是自己主动清理了。”
在谭应德看来,他从事这样一份工作仅是希望自己能为这座城市做一些实事。在2016年,谭应德外出工作一年,今年回来后,又再次加入了网格员的队伍。
街道
公共区域的杂物堆放都要“清零”
“环卫工人基本都负责路面的清扫,但是老旧小区的卫生问题,却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难题。”淮川街道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安信告诉记者,淮川街道辖区内共有212个老旧小区,“这些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环卫工人也不会进入进行清扫,只能依靠网格员来日复一日地巡查、清扫来保持整洁。”
在张安信看来,如果没有这些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网格员们,老旧小区的卫生问题或许至今仍将是街道头疼的“疑难杂症”。而像谭应德这样的网格员,街道内还有很多。“我们街道一共有99个网格,设置网格员外,每个网格再配备一位社区干部和街道工作人员,一同来解决老旧小区的卫生问题。”
最初,淮川街道设立网格时,每个小区单独为一个网格,并配备网格员,“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数个小区统为一个网格,将资源进行整合的同时,也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下放,以求最大限度取得职能部门的协助,更好、更快地将杂物、垃圾堆放等问题进行处理。”
近日,淮川街道依照市政府的要求,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包括楼顶、楼道、地面破损、公共区域的杂物堆放都要‘清零’。”张安信说,依托有力的网格员队伍,这次大规模的清理行动进展十分顺利,“正是有了他们,才让我们街道更加干净,更加宜居。”
□相关链接
社区里的“岗岗通”
8月25日,浏阳市淮川街道新北社区集中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城管专干曾兰兰一个人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值班。记者看到,她分别为5位居民办好了入学证明、生育证、失业登记等不同事项。
“放在以前,我一个人肯定搞不定,因为不了解、也没有权限办理其他业务,只能等其他专干回来。”曾兰兰说,自从去年试点“岗岗通”制度以来,社区8个专干都成了多面手,群众办事就不用苦等或多跑路了。
如今,淮川街道已在8个社区全面推广“岗岗通”,达到“一人在岗、事项通办”。
据了解,为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淮川街道在向普通市民提供“岗岗通”集成式服务和向特殊人群提供定制式服务的基础上,还通过掌上“政务超市”,政务服务进小区、进超市,针对青年群体提供网络式服务,以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