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日报讯(记者许雅兰)“很多乡镇的村(社区)地处偏僻,没有企业落户,没办法发展工业经济。枨冲镇的三元村、和平村就是这种情况。”市人大代表余建新认为,这些村要发展经济,必须在基础产业——农业产业上做足文章。而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意识薄弱等问题,正是发展壮大我市农村农业产业的阻碍。
“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这些都需要上级部门给予指导和支持。”为了快速而有效地改变我市落后农业村的发展困境,在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余建新提出《关于加大对我市落后农业大村产业扶持的建议》,这一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交由市农业局牵头办理。
昨日,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正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为基本目标,多措并举,夯实三农基础。
近年来,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在多个乡镇兴建了蔬菜、花卉、苗木等各类特色基地,基本形成了“水果药材东聚,水稻烤烟北移,油菜全面开花,蔬菜沿河成带,苗木沿路扩展,茶叶丘陵连片”的农业产业布局。
为了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我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市农业局在枨冲镇三元村、张家店村(现与沿河村合并为佳和村)等村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灌水渠2568米,排水渠4801.5米,灌排渠945米,维修渠4725米,机耕道1200米,涵管37处146米,人行桥6处,总投资200余万元。
此外,我市还启动了农田水利畅通工程三年行动。过去几年,仅在枨冲镇就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除险加固水库14座,完成80口山塘清淤工程。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