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日销万斤,浏阳官渡藠头卖得俏

编辑:戴鹏 2018-01-24 10:11:41
微浏阳
—分享—

 
  官渡农户种藠头,每亩可纯赚8000元
 
  随着春节的临近,藠头炒腊肉已经成为市民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味菜肴,藠头也逐步迎来上市高峰。
 
  昨天上午9点,官渡镇新云山社区车花种植专业合作社,4辆货车停在分拣中心,理事长周曙斌和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清洗好的新鲜藠头一一装车。“每天都有1万多斤新鲜藠头从这里运往长沙、浏阳各大蔬菜市场,走上市民的餐桌。”周曙斌说。
 
  浏阳日报记者罗方平
 
  回乡创业,带领村民种植藠头
 
  昨日,走进车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一蔸蔸藠头迎风摆动,把冬日的田间地头装扮得生机勃勃。不远处,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在地里采收藠头,挖掘、挑选、剪叶、打捆……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合作社现在每天都有1万斤新鲜藠头发往长沙、浏阳各大蔬菜市场,春节前后日销量将达到2万斤。”检查着工人们采收藠头的质量,46岁的周曙斌自信满满。
 
  2003年,为了照顾家庭,在外打工多年的周曙斌回到官渡。闲不下来的他和两位邻居一合计,决定利用家门口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蔬菜种植,并流转了15亩土地试种藠头。然而因为种植技术不过关,土壤消毒不彻底,15亩藠头“全军覆没”,都烂在了田里。
 
  “来不及心痛,就是一门心思找原因,潜心摸索,总结经验。”周曙斌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积累,他们逐步掌握了适合当地的藠头种植技术,并精心选育优良藠头种子,逐步扩大种植面积。“2008年,藠头种植面积发展到了50亩,品质也明显提升,但价格却始终没能突破1元/斤。”周曙斌有些不服气。
 
  为了提高藠头效益,2011年周曙斌牵头成立了车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带头到长沙开拓市场。“基本上跑遍了每个中大型超市和蔬菜市场。”周曙斌说,因为个大、白嫩、香味浓郁,他们的藠头很快被长沙市场接受,价格一下子提升到了2.5元/斤。
 
  “这几年,即使市场波动再大,我们的藠头最低价也没低于2.3元/斤,价格最高时能卖到5元/斤。”周曙斌介绍,如今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0余户,藠头种植面积达到460余亩。
 
  水旱轮作,精心培育品牌藠头
 
  除了精心选育藠头种子,周曙斌还全力推广水旱轮作方式,提升藠头品质。
 
  “通过分批种植,我们的藠头可以从当年12月采收到次年7月,然后再种植水稻,每亩纯赚8000元不成问题。”寒风中,一边熟练地采收着藠头,一边盘算着今年的收入,53岁的周岳平喜形于色。今年他种植了8亩藠头,上市不到一个月,已经卖了1.5万元。
 
  事实上,除了提高每亩的经济效益,水旱轮作带来的更直接益处是减少了藠头病虫害的发生。“水一淹,大部分藠头种植中会遇到的害虫都会被淹死。”周曙斌告诉记者,栽种藠头前,再施用牛粪、鸡粪等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藠头品质就有了保障。
 
  因为坚持有机栽培,品质稳定,2013年合作社栽种的藠头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2014年又成功注册了“车花牌”商标。
 
  “如今去长沙各大蔬菜市场,只要看见我们贴了商标的篮子,即使价格贵1元/斤,商贩还是会选择我们的藠头。”周曙斌说,因为有了定价权,效益也有了保障,在长沙大家还约定俗成给他们的藠头取了名字——“官渡藠头”。
 
  “下一步,在继续稳定藠头种植品质的同时,我们还将尝试电商销售。”周曙斌说,合作社将借助电商平台,进一步打造藠头品牌,提升藠头种植效益,带领更多农户增产增收。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