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统民俗闹出全新“浏阳范”

编辑:戴鹏 2018-03-02 10:19:40
微浏阳
—分享—

竹马花灯表演,让围观的市民笑声连连。
 
  武:竹马灯、舞龙“炫”出高技术
 
  文:猜灯谜、看展览“品”出文化味
 
  “好热闹!”“活动丰富,都很精彩!”锣鼓喧天,喝彩不断,在昨晚的浏阳河广场上,竹马灯、皮影戏、舞龙等各类精彩节目接连上演,一场传统民俗文化大荟萃让广大市民嗅到了浓浓的“浏阳元宵味”。
 
  浏阳日报记者许雅兰彭红霞
 
  40米长龙和彩色竹马舞出热闹元宵
 
  左右扭动,上下飞舞,龙头与龙身、龙尾交织着,缠绕着,却绝不相撞。广场中央,普迹镇龙灯队挥舞着40米长龙,吸引了千余名观众驻足欣赏。锣鼓响起,众人自发围成一个大圆圈,不断喝彩、鼓掌。
 
  “我们是来自普迹镇郑氏家族的龙灯队,这是我们第三年在元宵节来城区表演。”收获到大家的赞赏,龙灯表演队员郑玉良舞得更带劲了。他自豪地告诉记者,郑氏家族的龙灯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还上过湖南卫视。“这次我们带来了《恭贺新春》《送财神》《打马游街》《借伞游湖》等节目,保证让大家一次看个够!”
 
  广场两角上,浏阳市好过影皮影艺术团和浏阳河皮影剧团带来了精彩的皮影戏表演。几位表演皮影的老人端坐在幕布背后,聚精会神,一会儿双枪对打,一会儿纵马飞奔,一会儿跺脚呐喊助威,十个手指拨弄灵活,文武场面衔接紧凑,配合着唢呐等民间乐器,整台戏耍闹得红红火火,幕前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在这一旁,普迹镇金峰村带来的女子竹马灯表演也让市民欢呼声不断。只见几位骑着竹马的演员不停地扭动着,她们身着鲜艳的表演服,头戴花,发挽髻,涂着红脸蛋,一招一式颇有味道。旁边的市民刘先生边看边笑:“元宵就是要看这些传统民俗表演才‘够味’!”
 
  猜灯谜逛展览更显文化味道
 
  “‘情意绵绵’指的是北京哪个地名啊?”“你知道‘余震波及防空洞’说的是哪部中国电影吗?”广场一旁,20余米的灯笼巷里,挤满了猜灯谜的市民。“猜对了有奖哦!”灯笼巷的尽头,不少“灯谜达人”排着队,领走了一件件精致的小礼物。
 
  在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下,浏阳市流动博物馆和不可移动文物摄影展则有些闹中取静的悠长意味。
 
  流动博物馆用展品讲述了浏阳从上古先民的起源,到先秦礼乐的发展,再到现在的繁荣。展品有采集于文家市镇的新石器时代穿孔石铲,有出土于柏加镇的商朝青铜乐器蛙纹大镜,还有出土于集里街道的龙泉釉划花凹底瓷碗,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浏阳历史。摄影展则用百余幅取景于浏阳文庙、李氏家庙、跳石桥等地的摄影作品,展现出了浏阳历史文化的厚重。
 
  “这不仅是一场热闹的晚会,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晚会将散,市民陈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元宵节也是中国的狂欢节,希望浏阳能抓住年味,闹出元宵味,让广大的浏阳群众从元宵味中品出幸福感。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