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满的收获。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对春笋的赞美。一夜春雨,不胜其数的竹笋露出尖尖角,待人采拮,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这是大自然给人们的馈赠。
春笋的做法也有很多种,油煎春笋、竹笋炒腊肉、清炒笋尖……餐桌上的春笋,总是换着花样出现。将刚挖出来的春笋剥壳洗净切片,烧红锅底素煎一会,然后放油翻炒,再辅以佐料,出锅时滤去多余的油水。油煎春笋,这道春天的佳肴口感爽脆,散发出诱人清香。
文/图浏阳日报记者张玲彭红霞
春雨过后,挖笋吃笋正当时
扛着锄头,背起竹篓,胡启文往后山走去。他今年46岁,家住大围山镇中塅村井头组,每年这个季节,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在竹林中穿梭,胡启文是这一带的挖笋好手。
春日暖阳透过竹林,洒落在胡启文的肩头,泉水在身边流淌,像是一条蜿蜒玉带,时远时近的鸟叫,为春光增添了几分旖旎。实际上,真要挖春笋去卖,清明过后的笋才更好,这是每个挖笋人心中的一杆秤。过了清明,好的、健壮的笋子就都长成竹子了,其余长不大的都可以挖出来做食材。
当然,清明前也可以挖笋,自家山林里的春笋有长得不好看的,或长得太过密集的,都可以挖出来让一家人提前一饱口福。
“这就有!差点错过了!”刚出门,胡启文就在后屋墙角处有了发现,只见一堆杂物中冒出了一颗褐色的尖脑袋。把附近的杂物清除后,胡启文又有了新的惊喜,两颗春笋生长在一起!
挖笋的技巧,早已烂熟于心。只见胡启文三两下就将笋挖了出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根须上还夹杂着不少黄泥巴。村民们都说,黄泥笋是最好吃的呢!再往上走是一片桃林和梨林,看着胡启文往里面钻,难道桃林里还有笋子?“竹子在地下根植很深,只要附近有竹林,桃林和梨林里也会长出春笋来。”胡启文的话没多久就得到了验证,大家陆续有了发现。
“在这里挖笋,桃林主人不会怪罪,还会感谢我们呢!”胡启文笑着说,不能让竹子抢了果树的养分,“但祖上传下的挖笋规矩,是不能连根挖笋,以免破坏生态。”
挖春笋,感受春天的味道
春季草木萌发,藏在湿润泥土之中的春笋,也散发出了诱人的清香。沿着窄窄的山路曲折前行,笋子也多了起来。春天的笋壳嫩黄似新柳、笋体肥大若布兜、笋肉洁白如碧玉,不仅有着惹人垂怜的形态外表,更因为其味道鲜嫩、口感脆甜而深受喜爱。
每年的挖笋时节,胡启文都会背着锄头出门,回来时背着满满一篓子春笋。置身竹林中,风吹过,漫山遍野的竹林沙沙作响,感受着春天的盎然生机。然而,和胡启文这样每年都坚持上山挖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挖笋毕竟是个苦力活,需要爬山,十分费力,更多的人选择了其他营生方式。
其实,胡启文承包了三十多亩果林,种满了梨子、桃子和李子,加上自家的鱼塘和菜地,他家也已衣食无忧,但他仍然坚持着每年挖笋的习惯。
“我家以前穷,自小就知道要勤奋。”胡启文说,母亲身体不好,他又是家中老大,不仅要照顾两个弟弟,更要撑起半个家。为了母亲的治疗费,他经常和父亲背着锄头一起去挖笋,满山找不到笋时他会特别难过。“那时父亲总是安慰我说‘别急,总会有的’。一直到现在,自己每每遇到困难、挫折,总是能想起父亲这句很朴实的话。”
笋子渐渐装满了竹篓,迎着暖阳的下山路上,大家心里盈满了成就感,仿佛已预见到傍晚的饭桌上,一道以春笋为食材的佳肴正散发出诱人清香。胡启文忍不住感慨,以前他家的餐桌上很少见到春笋,因为炒春笋特别耗油,如今他渐渐放下生活的担子,细细品尝起这道佳肴,他欣喜地说道:“春天的味道,真的很甜!”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