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围山镇同幸村的黄纪露是当地的养蜂能人,“多的时候一个人有四五百箱蜂,年产近万斤。”他学会根据天气、节令来推算花期,每年赶花都要经过成千上万里路的艰苦跋涉。记者彭红霞
3月28日,农历二月十二,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万物苏醒且保持着一种极其惬意的舒展姿态,春天的生机焕发总是让人感觉美好。天、地、人、花,无论怎么安放都是一幅和谐的画面。
大围山同幸村,27岁的黄纪露不能记起这一天是传统的花朝节,但这并不妨碍他将许多植物的开花日期推算得极为精准。从祖父黄桂龙开始,黄家三代养蜂,他们深谙一个道理——花的味道决定蜂蜜的味道。万物复苏的春天,自然也就是那份甜蜜的开始。
文/图浏阳日报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追逐花期
山里汉子说得出花开的时间
“3月4日赶古港的油菜花,4月15日需要留在大围山采集百花蜜,6月7日采集乌桕树蜜,7月初前往江西赶半枫荷花期,9月初大围山的五倍子花最盛,10月15日宁乡的早桂盛开,12月15日再回大围山,运气好还能遇到冬桂……现在采的则是紫云英和樱花。当然,所有的花期推算都是在符合节令的天气预设中。”
同幸村廖家洞,这是一个距离集镇30余里的小山村,地处偏僻,仅仅住着三户人家。常年养蜂赶花期,黄纪露身体健壮,几百箱蜜蜂,时常被他从家里挪到开满花的山坡或是田间,熟练至极。
“紫云英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草籽花,蜜色为浅琥珀色,具有大自然清新宜人的草香味,甜而不腻,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补中润燥、消肿利尿等许多功效。”一连好几天,天气晴朗,离家数里的田间有几处开得旺盛的紫云英。原本将蜂箱放置在房前的黄纪露动了心思,他决定将一小部分蜂箱移到田间去。剩下的蜂箱则继续留在家中,在老房子的周围树木丛生,间或有整棵开花的树夹杂其中。
戴起特制的防护行头,黄纪露开始招呼家人当帮手。半个小时后,蜂箱装车完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前行,不时传来的鸟鸣使得山谷里显得极为幽静。
“到了。”只见接连几亩田地里紫云英盛开,那紫红色的花朵不时在微风中摇曳,煞是好看。黄纪露陆续将蜂箱轻轻放在了田垄上。
“离家近,因此不必时刻守着。但如果是去外地赶花期,更加辛苦。搬上搬下不说,连续在外风餐露宿个把月是常事。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根据天气、节令来推算花期。这个本领,只能靠平时细心观察记录,有经验了自然也就不难。”获得蜂蜜,对许多人而言也许不过是一次买卖,对黄纪露来说,每年赶花则要经过成千上万里路的艰苦跋涉。
甜蜜味道
三代人恪守取蜜之
“多的时候我一个人有四五百箱蜂,年产近万斤。”在大围山众多的养蜂人中,年纪轻轻的黄纪露是排得上号的养蜂能人。这其中,有传承亦有突破。
自记事起,他的祖父黄桂龙便开始养蜂,数量不多,养殖没有诀窍,完全就是顺其自然加看天吃饭。随即,父亲黄光清接过手艺,聪颖好学加上吃苦耐劳将十余桶蜂发展成了数百桶,成了当地最大的养蜂户。彼时,时常被蜜蜂叮咬的黄纪露对养蜂这门手艺表现得并无多大热情度。2012年,从部队退役后的黄纪露在家帮父亲打下手,一边学习养蜂技术。后来,父亲不幸去世,黄纪露开始接下了这份家传手艺。脑子活、肯钻研,黄纪露很快摸索到了一些过人的养蜂技术:别人一箱蜂能有四五张巢础已经非常不错了,黄纪露可以达到八张。人工培育蜂王,成了他的拿手绝活,因此分箱也特别快。最奇巧的是,他养的蜂还不容易生病。
“蜜蜂不生病也就意味着蜂蜜中就不会掺有杂质。”作为职业养蜂人,这几年来,黄纪露依靠这份工作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从年头到年尾,他和妻子大部分的时间都踏上追逐花期的旅程。花的味道决定蜂蜜的味道,地区不同,味道也完全不同,这正是蜂蜜作为美食的神奇之处。
养蜂是靠天吃饭的行当,这也意味着,取蜜的时间是有严格限制的。比如一年之中的头茬蜜,是蜜蜂在休整了一个冬天后所得,黄纪露一直恪守祖上规矩——不出售,而是用来喂养蜜蜂,“从祖父手里就有规矩,因为头茬蜜的杂质较大,坚决不能掺和着卖出去。”
“取蜜之道,也是做人之道。”蜂蜜的甜度,味道的浓淡,各家各户,千变万化。相对于技巧,年纪轻轻的黄纪露却已经将这份家训变成了一种本能,倾注的心意才最值得回味。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