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天的味道:进茶园采制烟茶

编辑:戴鹏 2018-04-10 10:30:25
微浏阳
—分享—

清明前后,春雨悄然落下,茶园的一排排茶树长出了翠绿柔软的嫩叶,又到一年采茶制茶的时节了!
 
  诗云:“春立云烟腾上下,清明茶韵醉乾坤。”清明、谷雨时节,是新茶采收的时节。还在清明节气前,68岁的苏优志便开始整理采茶做茶工具——在北乡,清明前后自制全家人吃一年的烟茶,这是家家户户的惯例。
 
  “屋后一园棕,油盐罐子不会空;屋后一园茶,子孙后代全累趴。”老俗语虽然这么说,但20岁嫁到洞阳镇长东村清水片后,苏优志才体会到制作烟茶的辛苦。采茶的速度从慢到快,制茶的技艺从生疏到熟稔,苏优志用了几十年时间——
 
  文/图浏阳日报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清明前后,农家自采自制烟茶
 
  离家不远的茶园,一场春雨悄无声息地下过后,一排排茶树开始爆出翠绿柔软的嫩叶。仿佛是一夜之间,那嫩绿的叶子一下蹿出了寸把高。
 
  可以采茶了!一大早,苏优志和儿媳妇各自背上一个竹制的背篓前往茶园。一手扶着茶树的枝桠,一手开始轻轻掐下那些嫩叶子。
 
  “一夜茶园老。别说一个晚上,就是一天中的清早、上午、下午采的茶叶都有区别。”沙沙的采茶声中,苏优志依照经验采下那些老嫩合适的叶子。气温逐渐升高,顾不上多休息,婆媳俩用了大半天时间采下了近20斤新鲜茶叶。
 
  回到家,苏优志麻利地将这些新鲜茶叶倒入一个大水盆中,反复冲淋。与此同时,儿媳妇则在厨房里生火烧水,为茶叶焯水做准备。水刚刚烧开,冲洗干净的新鲜茶叶被迅速倒入大铁锅中。袅袅的热气中,新嫩的茶叶很快就变换了颜色,软了下去,“焯水过久,茶叶过烂,做出的茶叶会比较碎且味道没有那么正。”苏优志说。
 
  随即,焯过水的茶叶被捞了上来,摊在一个扁平的竹盘中晾开来。十分钟之后,苏优志开始揉搓茶叶,一遍一遍,直至所有茶叶开始绞成细细的一股。揉搓完毕的茶叶又被装进一个棉质的布袋子中,用以挤干水分——“这是关键的一步,水分太多的烟茶,泡出来的茶汤成浑黄状态,只有水分挤干了,茶汤才会清亮。”
 
  撤下灶上的铁锅,换上竹蔑茶焙,炉膛里的柴火改小,接下来的程序便是焙茶。若有若无的轻烟从茶焙的缝隙中升上来,将揉好的茶叶平摊开来。顾不上灶台周围的熏烟与热浪,苏优志开始用双手不停地翻动茶叶,使其均匀受热,“待水分收干,再将茶叶重新揉搓一遍并重复焙干即可。”
 
  客人不喊停,北乡主人的茶一直泡
 
  “来,请喝茶。”两个小时后,新茶出焙。烧一壶滚烫的开水,轻轻捻起一撮外形扁平光滑的茶叶放入杯中。一如魔法般神奇,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在杯中怒放,一杯汤色清澈明亮的茶便呈现在客人面前,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轻轻抿一口,滋味鲜爽,醇厚回甘。
 
  “北乡烟茶配茴香,那才叫一个香呢。”一连泡了数轮,直至客人表示“喝撑了”,苏优志才将那份北乡人独有的热情摁下了暂停键——“无论到谁家都一样,客来了茶当头。客人不喊停,主人的茶会一直端上来。”
 
  这在春天制作好的烟茶,将静静地被密封及收藏,在之后整整一年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里,它们再开始深入地转化成北乡人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遇茶吃茶,遇饭吃饭。所有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逐渐形成了北乡人性格中随和好客知礼节的一部分,全在一杯茶中得以传承。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