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做浏阳夏布、记录古法造纸、猜浏阳字谜……
她要为母亲的家乡创作一本“文化杂志”
带着一项特殊任务,23岁法国女孩丽滋里高(LISERIGAUX)来到了浏阳。其实,丽滋和浏阳有着深厚渊源。她的妈妈萧遐是浏阳人,1991年大学毕业后前往欧洲发展并定居法国,并在法国拥有了美满家庭和五个儿女。丽滋就是萧遐的大女儿,如今恰逢丽滋即将大学毕业,在导师的支持鼓励下,她将自己的大学毕业设计题目定为“走读妈妈家乡”,她要为浏阳创作一本“文化杂志”,了解浏阳文化并在法国传播。
于是,她回到了母亲的家乡。
浏阳日报记者张玲
走读一周,法国女孩用镜头记录浏阳美
丽滋在法国巴黎一所高校就读平面设计和艺术总监专业,创作一本文化杂志体现自己的所学所想一直是她的期盼。丽滋的导师非常支持她“走读妈妈家乡”,通过走进浏阳,通过对浏阳人的观察,展现不同地域的深厚文化,展现生活之美。
“从4月23日到4月30日,从早到晚,不间断走访。”丽滋说,为了顺利完成课题调研,她列举了大量具有生活气息的人物对象,有农民,有医生,有学生,有商人……
第一天,她去了妈妈的母校——浏阳一中。丽滋说,虽然妈妈已经毕业多年,但是通过校方她知道,妈妈至今还在为母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忙寻找法语课教师。“校长说,希望我留下任教呢!”丽滋说,如果有机会,自己一定会来浏阳支教。
武术文化、餐饮文化、花炮文化、菊花石文化、中药文化、客家文化……虽然行程匆匆,但是浏阳的特色文化却给这位异域姑娘留下深刻印象,她如饥似渴般的用镜头、用笔尖记录下每一幕。
“很多东西我都没见过,浏阳太美了。”因为在法国长大,丽滋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关于妈妈家乡的故事,几乎都是来自妈妈的讲述,能走进、能触摸中国文化的旅程,是她以往最渴望的场景。
古法造纸惊艳她的走读之旅
走进浏阳的美丽乡村,连绵不尽的山峰、若隐若现的云雾、临水摇曳的花朵以及带着斗笠的憨实农民,如诗画般的田园美景给丽滋带来震撼。她最印象深刻的采访就是旅程第三天,前往浏阳张坊、小河调研“客家文化”。
“那天下着雨,路不是很好走,但是乡下太漂亮了!”丽滋反复阐述着自己的感受。她走访了湖洋梯田,虽然不是最美的金黄色稻谷收获期,但田间水镜一般的泛光、泥土嫩黄到褐色的渐变,以及水牛哞哞叫着的画面,都让她流连忘返。
客家人特别热情,招待了她最正宗的客家饭菜,71岁非遗传承人王鲁声还带领她领略了当地最具古韵的文化——古法造纸。“太惊艳了!”丽滋说,她亲眼目睹了造纸的整个过程,从石灰池中捞起竹麻,用磺甑蒸、漂塘洗、坐桶烫等方式让竹麻软化,然后老人光着脚,左右手各拉一条绳子,将竹麻踩成浆状物,最后通过过滤、压榨、烘干等,制成一张张纸。
丽滋是学设计的,对于“纸”原本就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我常常觉得纸张的摩梭感,就是它的故事。”她拍下古山贡纸传承人的手,那种皴裂并被颜色沾染的手指,让她尊敬。就是这样的人,写就了纸张文化的故事,也是这样的人,传承了历经时代风雨的文化。
立志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
昨日,丽滋结束了自己的浏阳之旅,准备返回巴黎。因为从小在妈妈的影响下接触中文,丽滋的普通话交流毫无障碍,但她直言这些都不是她顺利完成采访的关键。“这次旅行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有部门单位,有妈妈的朋友,有外婆家的亲人,也有很多陌生人。”
“浏阳人真的太热情了!”丽滋兴奋地说,她的初衷是走进浏阳,用“杂志”来宣传中国文化。没想到在采访过程中,大家给了她很多意见和建议,还送给她很多礼物,不仅丰富了她的采访也给了她很多新的灵感。
“我计划加做一个文化展览。”丽滋说,浏阳人热情地回馈她的采访。夏布传承人送给她卷好的麻绳、纺好的纱以及做好的成品夏布,古山贡纸传承人也送给她小袋装的竹子、浆糊和成品纸张,还有她很疑惑可以吃的黑色的“豆豉”,以及她以前没有看过的“对联”等等。这些她都将带回法国,让法国朋友也能听到浏阳话,认识浏阳人,感受到浏阳文化。
大学即将毕业,丽滋以后的人生还将不断接触各种文化。然而她告诉记者,她立志要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那座桥梁,让世界都看到中国文化、浏阳文化,也想让可爱的浏阳人认识法国,实现更多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人物特写
“要将浏阳字谜分享给法国朋友”
性格爽朗率直,具有法国人甜美的笑容和浪漫情怀,又有浏阳人不畏困难的精神和亲切的交流方式,23岁法国女孩丽滋这几日的采访,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点赞,家住香山国际小区的李学芳老人更是昵称她为“浏阳外孙女”。
在丽滋的走读过程中,李学芳老人不仅为她组织了一场小型音乐京剧汇演、花鼓戏表演,还组织了一个小型互动会,将自己创作的中文“字谜”让她来猜,最后还现场书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她。
丽滋说,李学芳老人所出的字谜她一个都猜不出来,但是她依然很开心,她要带回家和家人分享,肯定也会吸引很多法国朋友来猜谜。
最让她好奇的是,李学芳家中有那么多乐器,有月琴、中阮、三弦、二胡、京胡等等,老人也一一为她展示了。丽滋说,浏阳人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快乐,让她感触深刻。
“她很有心!”李学芳说,在年龄上,丽滋和她外孙女差不多大,而她的妈妈也恰好是浏阳人,这让他倍感亲切,就像是自己的外孙女一样,称呼她为“法国外孙女”,现场很多人都点头认可。“她对浏阳很有心,很有爱,我相信她也会和她妈妈一样,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爱心大使。”
□相关链接
两代人接力文化交流棒
丽滋的妈妈萧遐,本报曾以《浏阳“小女子”获法国国家荣誉奖》《在法浏阳人来信:谢谢你们的牵挂》为题进行多次报道,萧遐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着浏阳人的精神,同时,她将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传递到子女身上。
2017年6月,因为积极发展自身事业、生育和抚养了5名优秀孩子,萧遐被授予法国国家家庭荣誉勋章奖,成为法国荣获此荣誉勋章的首位华人。在接受勋章那一刻,萧遐赢来了各方掌声,《华人街报》报道称:“萧遐成为法国有史以来获此荣誉勋章的首位华人,令人称赞和骄傲。”
“我觉得,任何时候都不能给家乡丢脸。”萧遐说,她骨子里流淌的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和文化,她外出代表的就是中国人、浏阳人。
去年,萧遐也带了她的女儿露西和劳娜来到浏阳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进行中法文化交流。她认为自己还有更大的责任,就是在第一家乡浏阳和第二家乡法国之间,作为纽带,促进两地在教育、烟花、医疗、音乐等方面进行更多的交流,共同进步。
这是她的使命,如今也是她的孩子们的使命。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