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头八旬老人移风易俗当表率
大寿不收礼百年之后“四不准”
“我百年之后,火化不棺埋、吊唁不迷信、请客不收礼、活动不排场。”这个“四不准”是镇头镇八旬老人陈绍怀反复对儿女们说的话。在他看来,移风易俗是他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
浏阳日报记者谢鹏
浏阳日报记者谢鹏
在家庭推广移风易俗,大寿请客不收礼
陈绍怀膝下有3个儿子、2个女儿。早在2008年时,陈绍怀就萌生了移风易俗、从简办丧事的念头,而这也成了他和子女们“冲突”的开始。
“那一年,我本来已经买好了自用的棺材,后来看到殡葬改革宣传,我觉得应当响应号召,就把这口才买来不久的棺材,转手卖给了他人。”让陈绍怀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他发现这口棺材又出现在了家里,“我女儿给我又买回来了,我二话没说又给卖了。”
这件事情发生后,陈绍怀在家里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讨论关于殡葬改革的问题。“会议完了之后,我发现最难做的还是子女的工作。”陈绍怀告诉记者,他的子女们认为,如果自己以后的丧事不大办,将会受到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为了转变子女们的想法,陈绍怀决定今后家中的大小庆贺活动都不收礼。“其实很久以前我就是这样做的了,我60岁大寿的时候,只请了亲朋好友,摆了3桌席;70岁大寿时,摆了4桌席;去年办80岁大寿,摆了7桌,所有来宾的礼品、礼金都不收。”陈绍怀说,那天过寿时,他主动和前来参加寿宴的宾客留影,“我觉得这比收礼、送礼更有意义。”
不仅如此,陈绍怀在妻子60岁大寿时,邀请了当地的老年协会成员前来跳舞,“也不收礼,就摆了3桌酒,我们自己也是老年协会的成员,我觉得这样过大寿挺好,大家都乐呵呵的。”
淡然面对生死,录制音像“告别赠言”
在一系列的工作后,2017年,陈绍怀再次召集家中成员开家庭会议。而在会议中,对于老人所说的请客不收礼问题,陈绍怀的二儿子颇有异议。“他说我给出去的礼,为什么不能收回来?我反复和儿子沟通,才说服了他。”
随后,陈绍怀又在当地找了一家婚庆公司,为自己录制了一段音像资料。这份资料被老人保存在他家最旧的一个柜子夹层里。“这是我唯一留给他们的东西啦。”
打开音像资料,首先是一段欢快的音乐。音乐过后,就是老人对自己一生的介绍以及他的告别赠言,“我们每个人终究都是要走的,但我觉得我们要对家庭、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这个视频资料,我偶尔也会拿出来看看,如果有要补充的内容,会及时加上去。”陈绍怀说。
在这份资料里,能看到的是一个乐观老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据记者了解,陈绍怀于1963年入党,年轻时在株洲工作,退休后回到浏阳老家,在当地加入了老年协会,日常时帮助当地村委维持社会治安。
聊到其百年的后事,老人显得十分坦然。“我百年之后,火化不棺埋、吊唁不迷信、请客不收礼、活动不排场。”他甚至愿意和记者分享对自己丧礼的设想:“我和儿女们都说过了,不要大操大办,弄点鲜花,让他们看看我最后的样子,缅怀一下就送去火化。”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