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加强监管和心理疏导,让孩子远离安全隐患
7月5日,我市小学生结束期末考试。学生暑期安全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昨日,记者从浏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了解到,近两年来,溺水和离家出走已成为我市中小学生意外事件中的高发问题。
如何预防暑期安全事故,让孩子平安度过快乐的暑假?家长不仅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更要重视和孩子的沟通,警惕高发的暑期安全事故。
浏阳日报记者周婷
隐患1
溺水成“头号杀手”
6月9日下午,浏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接到信息:南区一水库发生了一起溺水事件。
意外发生在该水库距离岸边约20米的水域。目击者称,事故与一艘被当地居民遗留在岸边的铁皮船有关。一名在附近玩耍的少年发现铁皮船后,和同行的几人一起爬到了船上。铁皮船突然发生侧翻,落水的7名少年有6人顺利脱险,还有一名少年落水失踪。
险情发生后,当地政府、消防、救援队联合展开营救。通过声纳探测,发现事发水域竟深达六米,事发一个半小时后,落水少年才被打捞上岸,让人痛惜的是这名少年已无生命体征。
对此,浏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腾富表示,在炎热的夏天里,游泳是最热门的运动,但其引发的安全问题不在少数。从去年暑假到现在,该救援队针对中小学生的救援行动约有20次,其中,溺水是这些意外事故中的“头号杀手”。
支招
家长加强监管,公共水域加强安全管理
李腾富认为,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首先需要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很多意外都和家长忙于上班或其他事情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监管有关。因此,放暑假后,家长要对孩子的出行和游玩进行把关,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反复提醒孩子不去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等区域玩耍;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河道边洗东西、摸螺蛳、钓鱼虾等;不在河道、湖泊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场所游泳;不在游泳池里嬉戏打闹。
“青少年心理的不成熟,也是导致溺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采访中,李腾富讲述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安全事故。前年,在浏阳万丰水库,被公认为游泳达人的小伙小雷(化名)溺水而亡,事故源于他和朋友间的一个赌约。
当时,小雷和几个朋友在水库里游泳,为了证明小雷的水性,朋友们往水库中扔了一个救生圈让小雷追赶。追逐中,小雷不知不觉游到了离岸边约20米的位置,救生圈还未拿到手,小雷却因力竭沉入了水底。
“争强好胜比水性或者相互怂恿寻求刺激和冒险,都是值得警惕的问题。”李腾富说,此外,各水库等公共水域也应加强暑期安全建设,“现在很多水库旁都有禁止游泳的提示牌,但没有安排专人驻守,光靠一个提示牌很难对青少年起到警示作用。”
如果不慎落水应该怎么办?李腾富传授了几招自救方法:落水后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流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缓解抽筋带来的不适。
隐患2
离家出走成高发问题
去年寒假,家住关口街道的12岁小学生小宇(化名)因和家人产生矛盾,负气离家出走,失去了联系。
小宇的家人急得不可开交,浏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出动了20多人,在小宇家附近的山上、水沟、池塘里搜寻。最终,大家在小宇家久无人居住的老屋里找到了他的踪影,这时距离小宇失踪已经近两天。
导致小宇离家出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家人眼中,小宇一直是个让人省心的乖孩子,但是暑假到来后,小宇在家变得不爱学习了,家人看到小宇的变化,在批评他时说了几句重话,所以导致小宇负气离家出走。
李腾富说,根据救援队的搜救情况来看,近两年,孩子负气离家出走,已经成为仅次于溺水的高发事件。仅今年,该救援队针对孩子离家出走展开的搜救行动就有4次。“很多离家出走的孩子,和家人的矛盾焦点通常都是学习退步、在家不爱做作业之类的问题。”李腾富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孩子离家出走的高发期为12岁左右。
支招
加强心理疏导,提升沟通技巧
暑期是孩子与父母相处时间最长的时候,家长这时候不仅仅要加强和孩子的交流,还可以适当加强对孩子的心理教育。
李腾富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孩子会进入叛逆期,心理承压能力减弱,“越是平时听话的孩子,家长越要注意表达方式,情急时脱口而出的训斥,有可能让孩子觉得难以承受,做出极端举动。”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与家人、老师沟通交流,与正直开朗、积极乐观的朋友、同学交往。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多安排一些亲子活动,加强与孩子的互动,有利于帮助孩子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