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交车到站后有个光脚男孩不肯下车

编辑:戴鹏 2018-07-18 10:30:15
微浏阳
—分享—
 
  公交车到站后,乘客们都会迫不及待地下车。可昨天中午,浏阳公交车司机黄志强开着车回到金阳巴士总站,估摸着乘客们都走得差不多了,他习惯性扫视一周,却发现车后面还坐着个男孩,孤独地望着外面,光着双脚。
 
  为了这个特殊的乘客,车站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忙活了一下午。
 
  浏阳日报记者罗时茂
 
  司机发现
 
  公交车到站后,一男孩不肯下车
 
  昨天中午12时30分,黄志强收车回到金阳巴士总站。车停稳,一阵蹬蹬蹬的脚步声后,估摸着乘客们都下了车,他习惯性扭头朝车后面扫视一周,准备关门、熄火。
 
  “你怎么不下车?”他发现车厢后部坐着个男孩,便问了一句。不料男孩不为所动,他只好走过去。男孩看到黄志强走过来,又低下了头。
 
  这时,黄志强才发现,这个男孩约10岁,随身带了两个塑料袋,一袋书本,一袋衣服,却光着双脚。“他是在高新区管委会站上的车。”黄志强说,男孩是和另一个人一起上车的,因为光着脚,黄志强对这个男孩印象很深刻。
 
  这时候,男孩突然哭了起来。无奈之下,黄志强安抚几句后,把男孩带回了公司办公室,又从食堂给他带了一份饭和一瓶水。安安静静吃了点饭后,男孩又不做声了。
 
  “你几岁了?”“家住哪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耐心引导,男孩才断断续续回答。男孩说,他平时跟奶奶住在老家,因为家庭原因,跟家里闹别扭而出走。
 
  父亲解释
 
  “是因为做作业的事跟我赌气”
 
  总留在办公室也不是办法,还得帮他找到家属。为此,巴士总站的工作人员报了警,可当洞阳派出所民警赶来时,男孩却不肯跟民警走。无奈之下,民警又跟男孩沟通了许久,希望通过他和家属的姓名调查户籍信息,从而找到家长。
 
  经过辗转联系,当天下午5时,民警带着孩子的父亲赶来了。面对孩子的出走,这位爸爸也很恼火,甚至有些冲动:“什么都给他最好的,要什么给什么,从不亏待他。”
 
  民警和工作人员转而安抚孩子父亲,最后,孩子被父亲领走。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这位父亲,在电话中,他没有多说。对儿子赌气的原因,他解释“是因为做作业的事跟我赌气”,所以孩子才从住处跑出来,想去姑姑家,不知怎么又滞留在车上。孩子留守在老家,父子之间平时沟通多不多?对于这个话题,他匆匆说“我现在有点事”就挂了电话。
 
  现在正是暑假,离家出走很容易遇到危险。幸运的是,这个男孩遇到了有责任感的司机,才没有发生其他不可预知的后果。
 
  声音
 
  “我们邀请他到‘儿童之家’来”
 
  暑假期间,孩子离家出走,已经成为一个高发问题。
 
  此前,浏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腾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救援队的搜救情况来看,近两年,孩子离家出走,已经成为仅次于溺水的高发事件。仅今年,该救援队针对孩子离家出走展开的搜救行动就有4次。李腾富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孩子离家出走的高发期为12岁左右。
 
  在采访中,市民宋女士表示,近期身边和网络上不时有儿童走丢和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信息,事关人身安全的事,实在让人担忧。“看到这样的事情心里挺心疼这些孩子们,也希望这些家长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更关注、关心孩子的内心,低龄的幼儿还是家长得照顾好,大家共同努力吧。”
 
  实际上,为了给浏阳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浏阳新建的“儿童之家”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7月12日,记者就在杨花村的儿童之家看到了精彩的夏令营活动。“我们通过设置书画、舞蹈、语言三大夏令营板块,让孩子们能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杨花村儿童之家项目相关负责人聂续红说,“如果上述那名男孩愿意的话,我们邀请他到儿童之家来,一起来参加我们的夏令营活动。”
 
  焦点阅读
 
  他们为什么会离家出走?
 
  综合《中国青年报》报道“十万火急!16岁少女离家出走,至今未归!”每年暑假或者新学期开始前,类似寻找离家出走青少年的消息,总是见诸报端。离家出走的孩子,牵动着家人、朋友,甚至全社会的心。
 
  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离家出走?问题出在那里,这其中谁应该反思?针对媒体公开报道的离家出走案例,武汉大学(深圳)心理健康管理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主要面对学习、亲子关系、友谊爱情、自我成长四类问题。”武汉大学(深圳)心理健康管理研究所一位心理学专家介绍,从调查结果来看,亲子关系压力成为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最主要原因,超过半数的离家出走青少年是因为和父母关系差,沟通不畅,在这些不良情绪下,孩子选择离家出走的方式避免冲突或者解决与父母的矛盾。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成为青少年离家出走的理由之一。处于青春期的一些孩子,感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渴望脱离父母保护,去外面独立体验生活并以此证明自我。
 
  从案例分析来看,整个青春期都是离家出走的高危期,其中13—15岁的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最多。调查还显示,不管什么样的家庭都共同面对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困惑。其中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社会主要家庭结构,因此所占百分比最大;排在第二位的是单亲离异家庭;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主干家庭,离家出走率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留守家庭的青少年出走问题也开始显现。
 
  早在2015年12月,武汉大学(深圳)心理健康管理研究所成立了中国首家在线青少年心理平台“Q心理”。短短几个月,“Q心理”平台收到了4000余条青少年的留言和提问,超过1000条提到了同一个词汇:离家出走,这让心理学专家们震惊。
 
  心理学专家分析,表面上看,孩子是由于学业压力及交友困难出现离家出走行为,但其实任何行为后面都有深层次的心理动因。“从数以百计的离家出走案例中可以看到,不当的亲子关系是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重要原因。”武汉大学(深圳)心理健康管理研究所表示,孩子离家出走,是对家的否定、对爱的否定。
 
  面对不断发生的离家出走事件,心理学专家建议,一方面,社会要建立健全求助机制,包括心理帮助机构、求助站等,通过心理疏导让孩子以积极心态面对他的成长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家长进一步了解自身,了解孩子,减少亲子矛盾,学会正确地爱,从根本上减少孩子离家出走的可能。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