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梨、李等鲜果依次排开,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品鉴。记者张迪
果旅联姻:水果“走出去”游客“引进来”
说到吃,夏天最不容错过的当然是清凉解暑的时令水果。鲜香可口的浏阳大围山水果“C位出道”——在长沙市梅溪湖步步高新天地内场,桃、梨、李等鲜果依次排开,争奇斗艳。
7月27日,作为湖南省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之一,“品浏阳河源头鲜果·享大围山夏季清凉”湖南大围山第九届水果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此举行。
浏阳日报记者陈郁琳胡吉星
水果“走出去”
搭上电商快车销往全国各地
活动现场,十余家大围山水果合作社摆上美味的大围山鲜果,供游客们品鉴。
浏阳市佳辉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合作社负责人罗益康和员工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此次带来红宝石李、奈李、锦绣黄桃、圆黄梨等四个品种的水果,在活动还未正式开始时就卖出了好几箱,获得不少好评。
“今年是个丰年,合作社水果产量比去年增长了三分之二,订购电话每天响个不停,大部分都是老客户。”提起自家水果,罗益康笑容满面。
不单有鲜果尝,现场还设置了仰卧撑吃水果比赛、削梨皮比赛、水果淘宝、创意雕花拼盘、现场水果沙拉制作等丰富多彩游艺活动,让游客们在一饱口福的同时也一饱眼福,充分感受大围山水果的魅力。
“今年,我镇水果产量将达1000万斤,产值超过亿元,产量产值达到历史新高。”大围山镇镇长邵劭表示,通过9年的努力,大围山水果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和巩固,销售附加值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水果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此次开幕式上首次发布了大围山水果电子采摘地图,游客扫码进入后,便能知晓果园的位置及介绍,同时还设有“地图导航”功能,实现了“一键式”便捷出行采摘。
同时,还力促水果“走出去”——大围山镇政府、大围山水果联合社与步步高集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长沙市分公司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将传统销售模式与电商销售模式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挖掘大围山绿色生态水果、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潜力,让顾客足不出户也能尝遍大围山镇鲜美水果及特色优质农产品。
游客“引进来”
水果产业和旅游业相互促进
7月28日上午10时30分许,一辆满载着长沙游客的旅游大巴刚抵达位于大围山镇楚东村的长青种养专业合作社,从车里走下来的50余名大围山水果“粉丝”顾不上天气炎热,便一头钻到果园内采摘、品尝、拍照,个个兴致盎然。
作为大围山第九届水果文化旅游节的主题活动之一,当天举行的大围山水果采摘一日游活动吸引了50名长沙网友热情参加。
来自长沙市雨花区的胡新东一家三口成为幸运儿,他和老伴、女儿均参加了报名,没想到三人全部幸运入选。在长青果园里,黄澄澄的酥梨挂满枝头,散发出浓郁的梨香味。胡新东手里拿着塑料袋,穿行在梨树之间。
“这梨子味道好,水分足,清甜爽口。”胡新东随手摘下一个梨子就往嘴里送,他边大口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边竖起大拇指,“这次过来我得多采摘一些回去。”
乐了游客,喜了果农。长青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鲁仕宏站在果园内,看着游客在自家260余亩的水果基地进出采摘,喜上眉梢。“得益于今年持续的高温干燥天气,我们的水果基地大获丰收,挂果率比往年要高很多,预计产量比去年要多出5万斤。”鲁仕宏算了一笔经济账,去年水果基地的销售收入是120万元,按照每斤梨6-8元来计算,预计今年水果基地的销售收入能达到150万元,较去年增收超过30万元。
利用节会的旅游杠杆效应,大围山水果文化旅游节逐步成为长沙休闲农业和旅游文化的一大特色名片,吸引了全省各地的游客了解大围山,走进大围山。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大围山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近年来,围绕做好“水果+旅游”文章,大围山镇以水果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采摘游”,先后对锦绶堂、楚东村等传统村落的古色、红色文化景点进行改造升级,并打造了大围山峡谷漂流、狮口战地漂流等特色旅游项目,推动一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水果产业和旅游业相互促进,水果采摘给旅游带来新活力,旅游给水果采摘招揽人气。据统计,在水果采摘的带动下,大围山镇游客人数年递增20%以上。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