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杆塔高达40米,站在塔下抬头看,高耸的塔尖和灼热的烈日让人目眩。记者彭红霞
7月26日,澄潭江镇一处山林,市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副班长陈长兴和同事李招敏顶着烈日,拨开齐腰的杂草往山顶走去,两人汗如雨下。而真正的“烤”验还在山林深处,数座高40米的电力杆塔隐在丛林中,他们需爬上电力杆塔进行检查。
夏季正是用电高峰,电力工人每天都要进行设备检查。浏阳境内700多公里电力线路,1000多座电力杆塔,是陈长兴所在的输电运检班18名电力工人的“责任田”。高温下,他们一身长衣长裤,跋涉山林,攀爬电力杆塔,保障着市民每天打开空调享受清凉的用电需求。
浏阳日报见习记者何正章通讯员陶丹
徒步进山林每天检查多座电塔
早上8点,陈长兴和李招敏驾车前往当天计划的检查地点,车子驶入位于澄潭江镇的一处山林。随着深入山林,道路变得坑坑洼洼,崎岖难行,继续前行,则已经没有车行通道。
两人只得下车步行,山上的电力巡护通道少有人通行,齐腰的杂草挡住了视线,人往里走仿佛被树丛“淹没”,电力工人们每天都是在这样的山路上通行。“电力杆塔一般都安装在山上,我们已经习惯走山路了。”陈长兴笑着对记者说,“今天运气算好,山里不闷、不热。”
每个电力工人平均一天要检查七八座这样建在山中的电力杆塔。“有故障就抢修,没故障就巡视,如果树木长到距离高压线8米以内的位置,还要砍掉,否则可能导致设施受损、用户停电。”李招敏一边拨开挡路的杂草,一边喘着气说道。电力工人们户外作业时都是穿着长衣长裤,经过一段山路跋涉后,汗水早已经浸湿了工作服。
“到啦!”陈长兴手一挥,记者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建在山中的电力杆塔高达40米。站在塔下抬头一看,高耸的塔尖和灼热的烈日让人目眩。
“刚开始从事这一行的时候,爬塔确实有点心里发慌手脚发软。”陈长兴说。现在已经有13年工作经验的他爬过的塔早已数不清,在旁人看来可怕的高塔,对电力工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攀爬电塔不完成任务不收工
上塔要检查的项目有避雷器、导线、绝缘子等。安全帽、安全带、工作服、手套是上塔的必要装备。
李招敏装好安全带,戴上手套,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就手脚麻利地爬到了五层楼的高度。“要注意,抓稳啦!”陈长兴看着正在上塔的李招敏,不时提醒他注意安全。
对于年轻同事,陈长兴总是像师傅对待徒弟一样格外照顾,不管对方爬过多少次塔,陈长兴都会叮嘱他们每次上塔都要像第一次一样,上塔前记牢安全注意事项。“夏季上塔更要注意安全,电力杆塔都在山上,没有任何遮挡物,被太阳暴晒后非常烫手,攀爬难度增大。”陈长兴说,到了夏季高温时,塔上温度常常会超过40℃,非常考验工人的耐力。
下塔后,李招敏浑身跟洗了个澡一样,安全帽里全是汗,衣服前胸后背已经湿透,紧紧贴在身上,他一口气喝掉了一瓶水。
在赶往第二座塔的途中,李招敏有些中暑的征兆,他赶紧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仁丹吃了。“干我们这行的,最怕蛇咬和中暑,所以春天蛇药、夏天防暑药绝不离身。”陈长兴说,上山前,大家都会随身携带仁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为保障安全,单位规定必须两人以上同行才能上塔,避免出现中暑或受伤无人照应的险情。
“进一趟山不容易,我们的习惯是任务不完成不收工。”陈长兴说,2015年,张坊镇一根导线断裂,他们从下午进山抢修,一直到晚上10点才修好,手电筒的电都用完了,只好用手机照明下山。还有一次,他和同事上午9点从山脚出发,走到塔下已经是中午12点了,直到下午4点才完成任务,饭都没吃上,“如果任务没完成,饿着肚子也要先做好工作再下山。”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