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和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七村合力端出一桌“品牌菜”

编辑:戴鹏 2018-08-20 10:13:28
微浏阳
—分享—
 
  山枣潭村黑斑蛙、长安村长寿鸡、雅山村云笋……
 
  中和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七村合力端出一桌“品牌菜”
 
  8月16日凌晨5点许,一辆运输车的到来,让位于中和镇山枣潭村的黑斑蛙养殖基地顿时热闹了起来——捕捞、装箱、称重,基地饲养员按照订单,将一箱箱黑斑蛙装入运输车。很快,装车就完成了,这一车千余斤黑斑蛙将被送往江西万载县一家水产市场。
 
  今年来,立足各村的不同情况,中和镇深入开展“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了山枣潭村黑斑蛙、江河村泥鳅、清江村火焙鱼、长安村长寿鸡、苍坊村莲子、中和村罗氏沼虾、雅山村云笋等七个村的农产品品牌。不仅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品牌”,还有效带动了贫困户243户776人发展产业。
 
  浏阳日报记者陈郁琳
 
  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走进中和镇山枣潭村黑斑蛙养殖基地,几十个“庭院”映入眼帘:20亩的养殖场被薄纱隔成一个个蛙池,一只只身披黑绿相间外衣、头大眼圆的黑斑蛙“呱呱呱”地叫着。
 
  山枣潭村环境优美,青山绿水,特别适合生态养殖行业。去年,山枣潭村决定通过黑斑蛙养殖来脱贫。支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多次去外地学习,并聘请了专家进行指导。
 
  经过一年的培育,目前,山枣潭村的黑斑蛙已经进入成熟期,每亩产量预计将达到2500斤左右。“市场很认可,前几天就有一家上海的大型水产市场来我们基地进行了考察,并表示有合作意向。”甘恩汝表示,村上还计划明年将养蛙规模扩大到100亩。
 
  村民参与黑斑蛙养殖,不仅仅只有土地入股方式,基地还吸纳了一部分村民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甘恩祝就是其中之一,他主要负责喂养黑斑蛙、清扫蛙池,“按天拿工钱,一天至少能挣100元,生活有盼头。”
 
  在中和村,虽然养殖的15亩罗氏沼虾还有一个多月才上市,但涂经辉、涂金平两兄弟却接求购电话到“手软”。
 
  “去年才开始试水,在朋友圈发一发虾就卖完了。”依托天然生态环境,且以活体饲料佐以颗粒饲料饲养,涂氏两兄弟养殖的罗氏沼虾虾体透明,肉质鲜美,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等产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会建立合作社,扩大规模。”涂氏两兄弟说。
 
  打造特色,延长链条补齐短板
 
  在中和镇留园家宴店内,极具中和特色的农家菜接二连三摆上桌:清炖长安长寿鸡、江河泥鳅蒸蛋、爆炒山枣潭黑斑蛙、蒸清江火焙鱼、蒸雅山云笋,就连饭后甜点、随餐饮料也颇具地方特色——来自苍坊村的新鲜莲子、由产自清江村的蜂蜜冲调而成的柠檬茶。
 
  “目前菜单还未完全成型,白灼中和大明虾、苍坊莲子羹等菜品还会加入其中。”中和镇农家乐协会会长、留园家宴农家乐负责人刘景明说。他还计划推出特产伴手礼,制定相关标准,定向收集一些农户的腊制品、菜干、笋干等,配以可携带的礼盒和包装,提供给游客。
 
  “推出这种特色农家宴,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农户建立多渠道销售,另外一方面也是打出浏阳中和镇的美食品牌,完善旅游产业链,补充体验游的短板。”中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推进“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造血’产业,不仅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这名负责人介绍,中和以红色旅游而闻名,发展“一村一品”,不仅能带动村民增加收入,还能补齐中和红色旅游的吃、喝、玩、乐的“短板”。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