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帮孩子走出暑期综合征
中小学开学在即,大多数孩子开始调整作息时间迎接新学期,但部分孩子却因为即将开学有了“小情绪”。
即将小升初的小亮,由于家长布置的暑假作业没做完,跟妈妈大吵一架,整整两天没跟妈妈说话;初三的小然每天熬夜到凌晨一二点都不愿意睡,谈起开学就心烦……当孩子出现暑期综合征时,家长需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浏阳日报记者周婷
案例
因作业大吵一架他哭着冲出房间
“马上就要开学了,这孩子还没点心思学习,说也说不得,真是发愁。”近日,家住社港镇的陈女士十分郁闷,儿子小亮下学期升入初中一年级,眼看着马上要开学,但她给小亮布置的暑假作业还剩一大半没做。
昨天早上7点,陈女士叫小亮起床吃早餐,并规定每天必须保持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小亮嘴里应和着,却迟迟没走出房间,陈女士进去一看,小亮正抱着Ipad玩得不亦乐乎。“你看看你,一点都不自觉,以后不准再碰手机、平板电脑。”陈女士一边训斥,一边从小亮手中夺过Ipad。
一向听话的小亮突然发脾气了。“不要你管,我就是要考倒数第一。”小亮一边哭一边冲出房间,接下来两天都没有跟陈女士说话。
为“增加”假期长度她每天熬夜到凌晨
下学期小然就要读初三了,随着开学时间越来越近,小然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
“我每天都在心里倒数还有几天开学。一想到离开学越来越近,就很着急。”小然说,最近她总是做噩梦,“梦到开学摸底考试,别人已经交卷了,我连三分之一的题目都没做完。”
小然坦言,自己对于开学的焦虑主要来自考试和人际关系,害怕考不好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由于总是做噩梦,她开始每天偷偷看小说、玩手机熬夜到凌晨一二点,“这样可以睡得很沉,不容易做噩梦,而且晚点睡,可以让我觉得假期长一点。”
建议
遵循接纳、引导、渐进原则
“最近带着孩子来做心理咨询的家长有所增多。”浏阳市畅心心理公益服务中心主任易大华表示,青少年对于新学期有一定不适感、焦虑感都是可以理解的,“成年人在年假、国庆、春节后上班,也会有情绪,何况是孩子。”
引导孩子走出暑期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家长。“当孩子处于焦虑状态时,家长的埋怨、控制以及强制性的规定,很可能激化矛盾。”易大华提醒,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应注重柔性引导。
首先,家长对于孩子在新学期到来时表现出的焦虑、抗拒情绪要多一些理解,避免用强制式或消极否定式语气来教育孩子。
“家长可以说明收心的重要性,让孩子自己制定可以完成的学习计划,包括假期最后几天的作息时间、学习任务等。”易大华提醒,这一过程中的主角是孩子,通过引导孩子制定计划,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最后要遵循渐进性原则,“近两个月的生活习惯要调整过来,很难一步到位。”易大华表示,在帮助孩子转变状态的过程中,可以多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面对低年级孩子,可以通过讲故事、亲子角色扮演、教育视频等趣味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