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感谢有你!学子们带着爱踏上新征程

编辑:戴鹏 2018-09-03 10:05:12
微浏阳
—分享—
 
  2018年浏阳日报“圆梦大学”活动收官
 
  今年是浏阳日报发起“圆梦大学”活动的第18个年头,这个暑假,浏阳日报继续开展“圆梦大学”活动,帮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8月7日至8月30日,本报陆续刊发了一系列贫困学子的故事,共帮助他们获得了社会爱心单位、个人资助的33460元爱心款。
 
  浏阳日报见习记者何正章
 
  7次共获助16400元
 
  她不停地说“谢谢”
 
  8月13日上午,收到有人资助的消息时,彭燕正在看录取学校的新生入学手册。在怀着忐忑和羞涩收下第一笔800元的爱心款时,彭燕不会想到,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就会有6批爱心单位及爱心人士来资助她。“平白无故获得这么多人的帮助,心里真是感激不尽。”彭燕说,本报对她的情况进行报道后,她一共获得了16400元的一次性资助金和每年3000元的长期资助金。
 
  彭燕说,每次有人资助,她都要犹豫很久,一方面大家的慷慨解囊让她有种不劳而获的感觉;另一方面,家里的实际情况和不菲的学杂费又让她不得不选择接受。“真的没料到,一篇报道能引起这么大反响。”彭燕说。
 
  “他们有些其实就是普通人,有些也算不上富有,却还在尽力帮助我。”彭燕说,爱心人士的帮助让她非常感动,“每一点一滴的帮助,我都会铭记在心。”
 
  “真的很感谢每一个帮助我的人,是他们的力量给了我支持,让我能继续读书。”内向的彭燕,不停地用“谢谢”来表达她对每个好心人的感激。
 
  资金、物品、关怀……
 
  市民的爱心不止一种形式
 
  据统计,今年本报“圆梦大学”活动中,共有8名学子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资助,金额总计达33460元。此外,彭燕还获得了每年3000元的长期资助,徐欢、周宇峰2人则得到了每月500元左右的生活费资助。
 
  “能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在追梦时能更轻松一些,我觉得就是好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市民说。
 
  “我是做箱包的,可以赞助她开学的拉杆箱和书包。”这是爱心商家郭先生的留言。8月24日,彭燕的父亲如约在郭先生的店里免费领到了一个拉杆箱、一个单肩包和两个书包。“刚好我卖这个,正好她也需要,我就想帮帮她。”
 
  “以后在财院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学姐帮忙哦,麻烦小编搭个桥,让我认识一下这个坚强的妹子。”徐欢的故事被报道后,有和她同校的学姐在文章后面留下了这段温暖的话语。经过记者的帮助,如今她们已经联系上。虽然不是直接的经济资助,但在陌生的城市、学校,面对陌生的同学、老师时,有这样一位热心的学姐帮忙,“想想都觉得很温暖。”徐欢说。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