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年10月,红十六军由江西万载县的白水乡向浏阳运动,在途经浏阳小河乡皇碑村横岭时进行了数天休整,并临时将军部设在这里;1952年8月份,人民银行、横岭乡政府共同组织,在九区横岭乡黄五美祠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信用合作社——九区横岭信用合作社(上世纪70年代后改为凤溪信用社),此信用社就是现在浏阳农商银行的前身……”
近日,位于小河乡皇碑村横岭组的黄五美祠修葺完毕,将于近日对外开放。昨日,记者提前探班,发现与一般的祠堂不一样的是,有着百年历史的黄五美祠(始建于清朝末年,竣工于1917年)除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同时见证过浏阳的红色革命史,也见证过浏阳经济的发展史。
文/图浏阳日报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揭秘
大山里“隐居”着一栋“百岁”老屋
小河乡皇碑村,近千户人家在这里过着极其平静的生活。从村部出发,沿着一条山村公路驱车至几里路外的横岭组,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一栋古朴典雅的大屋。
远远望去,整栋大屋坐北朝南,平面呈中轴线对称布局,面阔三间。硬顶上覆盖着小青瓦,屋顶及檐口部分则装饰有漂亮的雕塑与彩绘。大门两边的墙壁上,则保留着诸多红色标语。
“这就是黄五美祠,以前这个老祠堂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相信过不了多久,这里很快就会热闹起来!”村民黄义保今年55岁,其家就在距离黄五美祠不足500米处。对于这个老祠堂的结构布局,黄义保再熟悉不过,打小他便在这里玩耍长大。
走近黄五美祠,只见这栋老屋分前后两进,中有天井,两旁以厢房连接,建筑面积多达千余平方米。整座建筑均为单层土木砖石结构,硬山顶上覆小青瓦,青砖清水墙且以青砖铺地。屋顶及檐口装饰有雕塑、彩绘,建筑物内部木雕、石作工艺十分精美。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门左右两侧的墙上分别镶嵌着两块青石字碑:其中一块则刻有“浏阳县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浏阳县人民政府一九六二年三月公布,浏阳市文物管理所一九九八年三月立”。另一块则描述了1932年在此召开浏阳县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的简单经过。
“包含阁楼在内一共有43间房。”据黄氏族人黄绍平介绍,该祠堂原为黄氏宗祠,其原主人黄宗秀共有五房儿子,自己为第五房的后代。其父辈曾讲述,黄家以做纸生意发家,五房儿子合力建了这座大房子。“五美”象征着黄家的五房儿子,由此被称为“黄五美祠”。
“始建于清朝末年,竣工于1917年。按照推算,黄五美祠已经有一百年历史啦!以前墙壁上四处可见红军标语。”对于这栋老祠堂的来龙去脉,小河乡乌石小学的卜茂成老师表示很熟悉:“黄五美祠除了它的红色印记外,还充当过生产队的农场、学校、人民公社大食堂以及农村信用社等用途。”
历史
红十六军军部曾在此临时驻扎
“别小看了这个祠堂,它经历了太多的故事。”因为喜欢历史的缘故,卜茂成对身边的黄五美祠格外关注。
卜茂成对祠堂墙壁上所刷的标语感到十分好奇。在他的记忆中,除了诸如“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之类的口号标语外,还有一些劝人参军闹革命的句子。而让其印象最深的则属一首用毛笔写在墙壁上的抒情诗:“分别之时禾花香,手攀楠干(栏杆)望北方。日月他往何去处,未知何日转回乡。(媛姑诗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八号)”1930年9月,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在浏阳永和镇李家大屋合编成立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攻打长沙失利后撤往江西,所属红十六军继续留在湘鄂赣边区开展革命武装斗争。1931年10月,红十六军由江西万载县的白水乡向浏阳运动,在途经浏阳小河乡皇碑村横岭时进行了数天休整,并将军部设在横岭黄五美祠内。
“期间,驻扎部队在此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配合中央苏区开展‘反围剿运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932年3月28日,中共浏阳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到会代表200余人,会期三天……”卜茂成说。
“黄五美祠原为当地黄氏家族的祠堂,后来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担任过江西奉新县委书记、铜鼓县委书记的黄光义烈士和其同为烈士的弟弟黄光志在少年时期就曾和父母在这里居住,并且是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小河乡皇碑村党总支书记杨显初说。
据其介绍,在数十年前浏阳与长沙两级文物部门均对黄五美祠进行过考证,认定该祠堂在土地革命时期为红一方面军所属红十六军临时军部驻地,同时,还是中共浏阳县委召开第六次党代会的会议旧址。“因此,已经是长沙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黄五美祠对研究长沙地区晚清至民国时期宗祠式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特写
“百岁”老屋诞生了浏阳第一个信用合作社
“一间房,一张桌子,一个算盘,信用社便开张啦。”在族人黄将佑的记忆中,黄五美祠不仅仅是黄氏家族的生活之地,更发生过不少新鲜事儿。其中,在祠堂里开张的九区横岭信用合作社便是其中一桩,父亲黄纪泉还曾担任过第一任监事长。
“喏,进大门右手边的第一间房便是信用合作社的办公地点咯。”推动着木制滚轮的窗板,围观的村民陷入了集体的回忆之中。
1952年8月份,人民银行、横岭乡政府共同组织,在九区横岭乡五美祠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浏阳县九区横岭信用合作社,陈昌吉为理事会主任、黄纪泉为监事长、黄纪淮为会计。直至后来,才根据时代转变改为凤溪信用社。
当时信用社的存款主要靠社员的闲散零钱,存款的额度都不大。放贷款当时主要是扶持农户的生产生活,主要突出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当时放贷模式是春放秋收冬不贷,年终集中收贷收息,不像现在按月按季收息而是年终一次性收息。”黄将佑说。
“这个信用社就是现在浏阳农商银行的前身!因此,黄五美祠也是浏阳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的所在地。”因为编写《湖南省浏阳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1951-2004)》一书,浏阳农商行的工作人员陈广民曾多方搜集横岭信用合作社的资料,并对第一任会计黄纪淮进行过详细的采访。
“黄五美祠与别的大屋不一样,它既见证过浏阳的红色革命史也见证过浏阳经济的发展史,因此值得我们好好保护。”2017年1月,在长沙市文广新局和长沙市文物局的指导下,由黄氏宗族牵头自筹资金成立了旧址修缮工作小组。杨显初表示,修缮工作现已进入扫尾阶段,不久便能对公众开放。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