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每年的春节假期,万家团圆的时刻,却也时常有一些消息冒出来让人闻之惊心、思之扼腕。这不但是事故中死伤者家属的不幸,同时也是对民生幸福提升、和谐社会建设的直接挑战。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们这个汽车王国,平常时候的拥堵发生在城市,而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的拥堵发生在乡村。也就是说,春节等假期,乡村的交通安全压力一点都不小。甚至,有时候事故一出就出现多人死伤的严重局面。探讨乡村假日期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化解交通运营中的安全隐患,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喜庆时刻能够真正地平安祥和,乃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该着力的地方很多。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的硬件建设也在不断地规范、升级、提质中,交通标识标线的施划、不同路段作出的不同的限速规定、监控设备的不断增加,等等诸多措施,既是对驾驶人的限制,又是对驾驶人的提醒,最终达到保障所有交通参与者安全的目的。但是在人们安全意识这个“软件”方面呢?不得不说,这还真是交通安全的一个短板——有红绿灯硬是要闯、有限速硬是要超、遇到堵塞硬是要强行“左冲右突”、夜间会车硬是要用远光……在已经发生的众多交通事故中,人们经常叹息的“要是驾驶员……”就证明了人祸的比例并不小。
而此间,似乎乡村的状况比城市的更为突出一点。这说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又会因为交通管理的严格和宣传教育较多而降低下来。相反,乡村的交通状况更为复杂,监管相对不如城市那么频密,一些人不免有了“紧箍咒解除”的感受,瞅准了机会就得开始他们的超速、逆行、超载等表演。至于说在平交路口停车瞭望、确保安全再驶入主路等驾校里面学到的交通规则更是忘到了脑后。正是因为这种自我约束能力的缺乏,才导致珍视生命、遵守交规的意识一定要在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之后,才被一些驾驶员重视起来。
有一个例子说,一名有着三四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记者采访得知他的安全驾驶秘笈在于,将家人的照片悬挂在驾驶座边,只要看到亲人的照片,他就知道了自己的平安对亲人的意义,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这告诉我们,驾驶员手里的安全,既是自己的安全,也是别人的安全;不遵守交规的人,其实就是没有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也没有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幸福放在心上。
对于交通安全来说,硬件设施当然要完善好,但是这并不能百分之百确保安全。还有更重要的一环,那是掌握在驾驶人自己的手上。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整个社会,每一名驾驶人都应该补齐安全意识上的短板,坚决不做破坏幸福生活、制造人间悲剧的杀手。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