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因为接地气所以“村村响”

编辑:戴鹏 2019-08-22 11:06:22
微浏阳
—分享—
 
  我们有必要密切关注,精心呵护,让万余个广播持续地响亮发声,为浏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戴清流
 
  8月15日,浏阳市农村广播村村响(应急广播)完成本年度第三次“体检”,一万多个“村村响”广播终端正常播出。据了解,浏阳市的“村村响”工程建立了浏阳市人民广播电台、乡镇(街道)二级平台、村(社区)三级平台的三级联播,为浏阳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8月21日《浏阳日报》)
 
  曾经,广播是我们接受信息、欣赏文学艺术、传达基层通知的重要渠道,深深地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喇叭一响,全家放下碗筷听取通知,边挥舞锄头干农活边听一段广播里的评书,这样的场景曾经是朴实的农村生活重要的一个部分,极大地便利了群众获取信息以及丰富业余生活。正如大家高度评价的,“广播是政府的嘴,村干部的腿,农民的好参谋”。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网络、手机先后进入千家万户。相对于原来的广播,这些新事物内容更丰富,制作更精美,传输更便捷,甚至部分领域还实现了用户自助,这导致曾经立在田野里、小路旁的广播日渐式微。信息传播手段不断进步,新的方式代替旧的,这本来就是生活质量提升的要求,再正常不过。可是到今天我们发现,纵使手机等功能强大,也有其现实局限。比如说乡(镇)、村(社区)织召集开会或处置突发事件,手机和固定电话联系就暴露了受众面窄,宣传面小,信息发布不便等诸多问题,远远不如“村村响”一响,四邻八乡都晓得。
 
  具体来说,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利用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海量的信息传输,一度占领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的生活空间,“低头族”出现就是此间很鲜活的证明。但是如今我们越来越发现,信息量的“大”和“小”,是相对的,“有用”才是硬道理。我们的手机很少离身,看起来随手一翻就能获得信息推送,但是这些信息“有用”的成分有多少呢?甚至现在有人在研究,是不是这些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在干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村村响”则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关键时刻,可以立马有针对性地广播同群众吃饭睡觉有着密切关系的信息。“今晚会有暴雨,注意防范”“明天上午在村部体检,请老人们务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金已经按照规定上浮发放”“张家媳妇尊老爱幼的先进事迹已经上报,请大家向她学习”……毫无疑问,“村村响”道尽身边事,沟通邻里人,因为接地气而毫不含糊地成为了“咱们的广播”。
 
  曾经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村村响”广播重新焕发了旺盛的生命力,做好“村村响”广播工作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密切关注,精心呵护,让万余个广播持续地响亮发声,为浏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