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垃圾分类“触网”手指一点查知识看实效

编辑:戴鹏 2019-09-06 10:40:11
微浏阳
—分享—

收好垃圾后,建设村的保洁员杨厚全在村民家门口的环境卫生管理明白卡上进行感应打卡。刘珂摄
 
  沿溪镇建设村创新举措,助推垃圾分类
 
  9月4日一早,沿溪镇建设村的保洁员杨厚全像往常一样,查看村民杨忠友家门口的两个分类垃圾桶,确定垃圾分类无误后,拿出一个黑色的“小手电筒”,在大门口旁的环境卫生网格管理明白卡上进行感应,听到“滴”的一声后,他才离开再到其他的村民家中。
 
  杨厚全手里黑色的“小手电筒”,实际上是一个“感应打卡器”。每名保洁员检查完分类垃圾桶,利用感应打卡器完成打卡,才算是完成垃圾清理工作。而保洁员打卡后的数据会及时回传,村上的环保专干便能全面知晓保洁员工作动态和村民垃圾分类情况。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莎通讯员罗亚玲
 
  晒出“成绩单”,掀起垃圾分类热潮
 
  “通过这个黑色的感应打卡器,我们能掌握保洁员的即时工作动态。”建设村环保专干杨明星介绍,今年7月,建设村上线了“保洁员巡检系统”,保洁员通过感应打卡器进行“工作打卡”,系统及时更新工作动态,“保洁员什么时间上户、上户作业时长一目了然。”
 
  此外,建设村还同步上线了“垃圾分类全知晓”系统,在全村600多户村民家中的“庭院三包责任牌”上贴上了装有芯片的“建设村环境卫生网格管理明白卡”(以下简称“明白卡”),只要打开微信扫描“明白卡”上的二维码,每户村民家中的垃圾分类情况都会清楚显示。
 
  “我们会在系统内公布村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谁家好,谁家差,清清楚楚。”建设村党总支书记肖亮介绍,“如果自己家里垃圾分类问题多,别人家做得好,那面子上肯定挂不住,这可比排名张贴在村部更有效。”
 
  这个二维码就是村民家中垃圾分类的“成绩单”,通过比学赶超形成良好氛围,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让村民重视垃圾分类,带动所有家庭参与垃圾分类。
 
  不仅如此,“垃圾分类全知晓”系统就是一本教科书,村民可以在里面查询垃圾分类全套知识;遇到自己不确定分类的垃圾,只需手指点一点,就可以查阅到相关内容,实现又快又好地处置垃圾。
 
  村上的年轻人借助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线上学习,老人们则由村上的保洁员上户进行现场教学,借力“互联网+”,建设村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实现了“线上+线下”全覆盖。
 
  两个系统上线运营两个月,垃圾分类成效明显:村民垃圾的投放正确率越来越高。“我负责100多户村民的垃圾收集,之前垃圾分类不到位,我要依次分好,工作量很大,现在好了,大家都看中自家的垃圾分类排名,主动学习,要是分不清楚,他们还会追着问呢。”杨厚全欣喜地说。
 
  做好终端处理,让垃圾“变废为宝”
 
  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建设村不仅在指导、约束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面发力,还在垃圾终端处理方面做足了功夫。
 
  “村民家里的垃圾大部分是厨余垃圾和煤灰渣,只要把这个‘大头’解决了,垃圾总量自然会减少。”肖亮说,为此,建设村投放了30套煤渣、瓜果皮、枯枝树叶专用桶,5至10户村民共用一套,由保洁员分类收回来,集中进行处理。
 
  针对厨余垃圾,建设村新建了一座容量达70立方米的沼气池,利用沼气池厌氧发酵的原理有效分解餐厨垃圾。沼气池每天能容纳分解两吨左右的餐厨垃圾,其产生的沼气可以供村民使用,而沼液、沼渣则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好多村民都跟我申请,想拿沼液沼渣去做苗木和菜地里的肥料。”肖亮说。
 
  对于煤灰渣,建设村此前与村上的武建农机合作社签订了供销协议,合作社对煤灰渣进行过筛处理,过筛后的煤灰渣可用于肥料“稀释”,而直接投放还能改进土壤钙化问题。
 
  而枯枝树叶则另有去处,“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有机垃圾处理系统,村上出资采购粉碎机,农作物秸秆、树叶、杂草、锯末等有机废弃物都可以作为原料,统一粉碎后再进行堆肥处理。”
 
  让所有的垃圾都有“家”可回,让垃圾变废为宝,建设村引入专业系统,让村民家中的餐厨垃圾、煤灰渣、枯枝树叶变为农业种植的“好帮手”,分类与减量相得益彰。
 
  但肖亮的想法远不止于此,“等我们村的垃圾分类处理机制真正成熟了,我们还打算承包周边村或是饭店的餐厨垃圾处理,这也是一个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途径呀。”
 
  微评
 
  提升群众参与度垃圾分类才能出实效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关系到生态环境和民生质量。当前,垃圾分类工作已然成为新时尚,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广泛开展宣传引导,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浏阳也不例外。
 
  垃圾分类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国推行垃圾分类十几年仍处于试点阶段,缺乏强制性约束便是原因之一。而日前,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通过法律法规,推动垃圾分类强制实施。媒体报道称“此举意义重大,补齐了垃圾分类工作中最短的一块短板。”
 
  而垃圾分类光有“强制”还不够,要真正推动垃圾分类落地见实效,还需要牢牢把握住群众参与这一“金钥匙”,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习惯养成。
 
  当下,浏阳各乡镇街道积极探索,提升群众参与度,“垃圾银行”“以物换物超市”“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不断出现,而这次,沿溪镇建设村运用“互联网+”,引进完整的有机垃圾处理系统,让全村垃圾分类“触网”,手指一点便可以查知识看实效,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我们乐于在浏阳见到这样的探索,乐于处在垃圾分类比学赶超的氛围之中,因为只有大家都真正重视垃圾分类,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践行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新时尚才能在浏阳形成“新常态”。(女子乔)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