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长群咋成了“夸夸群”?

编辑:戴鹏 2019-09-19 09:36:17
微浏阳
—分享—
 
  家长:在家长群里,老师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担心自己不夸老师两句,自家的孩子会受冷落。
 
  老师:不会因为家长多一句或少一句夸赞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退群吧?不现实!屏蔽吧,又担心错过一些重要通知!真是左右为难。”开学已经两周多了,市民周女士原本以为孩子上学后可以清静一下,却遇到了一个全新的“槽点”。
 
  “谢谢老师,您辛苦了”“有这样细心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从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起的两周内,不少家长对老师的各种花式“夸奖”,可谓是到了极致。常常是两三个小时没有看群,便有上百条未读信息。相反,班级交流情况和老师发的通知倒是被淹没在一片夸奖之中。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一鸣
 
  望群生畏
 
  百余条未读信息多是点赞与表扬
 
  从开学那天开始,周女士就感觉自己的手机没有安静过。为了让家长与学校联系得更加紧密,她家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贴心地建了一个家长微信群。群成员除了课任老师外,便是50个孩子的父母,算起来也是一百多个人的大群。
 
  “估计老师也没有想到,家长们的热情实在让人招架不住。”微信群刚建好不久,老师便发了一条消息告知孩子新学期的一些注意事项。老师发完通知,便有一名家长给予了热情的回应,对老师的工作表示感谢。很快,第二名、第三名家长便开始了“接龙”,内容除了“收到”之类的必要回应,则多是“老师辛苦了”“老师费心了”诸如此类的感激之词。
 
  “可以理解老师的辛苦,但这类表达过多,就变得毫无营养。不仅让其他家长感到压力,更容易错过重要通知信息。”因为工作比较繁忙,周女士并不时常看手机。等到休息时间再来瞄一眼家长群,则已经有百余条未读信息。一条条往上翻,发现除了老师发的一条通知外,其他则全是家长们的“盖楼式夸奖”。
 
  “这个模式一旦启动,差不多每天都如此了。”为此,周女士无奈地说,这种情况实在有点让她“望群生畏”:“想翻到老师发的通知,都要好几分钟。”
 
  和周女士的感受差不多,孩子已经读五年级的王女士表示“已经习惯了”。“这还不算,有的家长则更为夸张,早上好、晚上好,像个定时问候的闹钟。”王女士说,这些高度相似的群存在,让自己每每想在群里说点什么总是欲言又止。对此,有家长表示“这种众星捧月式的夸赞,多少有些不合适”。
 
  进退两难
 
  “被点赞”的老师也表示很无奈
 
  “谢谢老师在这一年里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老师您的鼓励与陪伴,您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的那天,平时不喜欢寒暄的周娟(化名)还是在群里收到了几十条感谢信息。最后,她不得不发了一句“大家的美意心领了,就不要再刷屏了”,才终结了这次的“盖楼式好评”。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周娟在入行之初便被同事“提醒”:家长们的热情堪比那冬天里的一把火。为此,周娟采取的方式是每次布置完任务都在后面加上一句:回复“收到”即可,无需客气,“面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则直接采用私下交流的方式进行。”
 
  “在家长群里,老师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是不打折扣地及时完成。”对此,周娟坦言建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家长与学校沟通,老师可以在上面公布班级一些情况等,家长也可以互相交流,而类似“夸夸群”的家长群却让不少老师和家长进退两难。
 
  “估计家长的心态是担心自己不夸老师两句,自家的孩子会受冷落。其实很多时候,家长们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老师不会因为家长多一句或少一句夸赞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在采访中,多名老师表示,那些过于热情的家长们让老师也会进退两难,“发布个班会通知,不到10分钟时间至少会收到十几个‘老师您辛苦啦’‘麻烦您费心’之类的点赞以及嘘寒问暖。一个人面对四五十名家长,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才好。”
 
  大家谈
 
  易大华(市集里中学心理教师):家长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肯定,对于老师而言肯定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作用。不过任何事情,都需要适度保持一个尺寸,大家互相支持与理解,才可以做到既不影响工作又能保持群内氛围和谐。对于这种家长群变身“夸夸群”的现象,学校可以积极利用好网络技术,引导老师和家长平等商讨建立基本的“群规范”,完善家校共同育人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网友“柚子妈妈”: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班级家长群变身“夸夸群”这事儿我也遇到了。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这种没有实质内容的刷屏夸奖,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尊重老师。很想在群里建议有事说事的方式,但又怕老师和其他家长有想法,因此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网友“天天奶奶”:有一句老话,不是说礼多人不怪嘛。自然,夸老师一句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如果你不想夸,就不夸嘛。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