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报在手,浏阳在心

编辑:戴鹏 2019-11-07 09:56:20
微浏阳
—分享—
 
  “这份报纸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增添了精彩。”
 
  黄瑞祥:81岁,新华书店退休干部。
 
  81岁的黄瑞祥老人的书桌上,摆放着眼镜、放大镜、笔和纸,以及一摞摞的报纸。上面摊开的一份11月5日的《浏阳日报》,一篇关于城乡居民医保缴费的报道中,缴费途径、时间等信息均被红色笔划记出来。
 
  “把重点划出来,便于查阅,也方便告诉身边的人。”黄瑞祥说,报纸上每天都有很多实用的信息,他看报读报,知晓大事小事,也会将这些告诉身边的人。
 
  作为新华书店的退休干部,黄瑞祥一辈子都在与书报打交道。老人爱读书看报,也爱写字,其中,阅读《浏阳日报》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这份报纸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增添了精彩。”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崔磊
 
  每天读报两个小时,边受益边传播
 
  “1957年参加工作时就开始看《浏阳报》了,当时读起来感觉好亲切。”年过八旬的黄瑞祥至今仍坚持读报,每天读报两个小时以上,先是大致浏览一番,再将感兴趣的内容细读、精读。细细翻阅桌上的报纸,上面或多或少都留下了黄瑞祥的红色笔迹。
 
  多年来,黄瑞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浏阳日报》分门别类收集整理起来。他的书桌上,有一个文件袋里装着近两年来《浏阳日报》关于长寿老人的相关报道。黄瑞祥笑着说,多学学其他长寿老人的秘诀,对自己颇有裨益。
 
  书桌上还有一叠夹着的报纸,是今年国庆前夕《浏阳日报》推出的“向祖国报告”特刊,这里涵盖了浏阳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认真阅读便能把握浏阳70年发展的脉络,黄瑞祥说:“一报在手,浏阳在心。”
 
  正因如此,上到国家大事、下到身边小事,黄瑞祥都清楚。
 
  “甘厚美、伍国强等都是我们大家要学习的典型,这是榜样的力量。”看到《浏阳日报》推出了一系列典型报道,黄瑞祥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跟后辈讲典型故事,以此教育后辈。
 
  将收集了11年的《浏阳日报》捐献给档案馆
 
  说起《浏阳日报》,黄瑞祥如数家珍。“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还成了《浏阳报》的一名通讯员,专门参加过报社组织的培训,每年都有十几篇文章发表,还给我寄来了稿费,心里乐滋滋的。”
 
  “1996年1月,《浏阳报》正式更名为《浏阳日报》,改为一周四期,内容更丰富、报纸版面也更多了。”从那年起,黄瑞祥开始收集《浏阳日报》,他把每年的报纸都装订好,以备需要时查找。
 
  在2007年,黄瑞祥将其收集了11年的《浏阳日报》全部捐献给了市档案馆。他回忆道,2007年8月的一天,他去市档案馆查资料,与工作人员闲聊中,得知档案馆1996年至2006年《浏阳日报》收集得并不全,工作人员希望他将收集了11年的报纸捐献给市档案馆,“档案馆保存更好,还可方便更多市民查询,何乐而不为呢?”
 
  时代在变,但是在黄瑞祥眼里,报纸仍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浏阳日报》越办越好,为浏阳建设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