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访谭嗣同故居 感悟浏阳精神传承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4-10 11:01:13
微浏阳
—分享—

10版生活-6.jpg

谭嗣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年都有许多仰慕者到谭嗣同故居参观。张迪摄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1898年9月28日,戊戌变法失败,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彼时的谭嗣同年仅33岁。

先贤壮举,有如浏水之不息。谭嗣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成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的典型代表。春光下,浏阳城区北正南路101号,北临嗣同路,南靠步行街的谭嗣同故居正静静地接受游客们的瞻仰。

文/刘莎

酷爱读书、精通琴艺

在故居中发现不一样的谭嗣同

浏阳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人文。4月,浏阳步行街,行人如织。一片喧嚣中,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格外显眼。

这栋建于明末清初的谭嗣同故居,为三栋两院布局,砖木结构,是典型的江南庭院式建筑风格。1996年,谭嗣同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对外开放,同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刚走近故居,谭嗣同半身石膏像映入眼帘,石膏像额头饱满,眉头紧锁,似乎正忧愁国家命运之飘零,这是由著名雕刻家钱海源精心雕刻而成。

“浏阳盛产菊花石,谭嗣同钟爱家乡盛产的菊花砚,将自己书斋命名为‘石菊影庐’。并将所读之书、所思之感,写就《石菊影庐笔识》……”讲解员彭银发将谭嗣同的一生娓娓道来,在她的口中,游客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的谭嗣同。

除了酷爱读书,谭嗣同还精通琴艺,他曾将故居院内一棵被雷击倒的梧桐树树干,制成两张七弦琴,名为“残雷”和“崩霆”,琴铭均由谭嗣同亲手所刻。两张琴现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2018年,在市博物馆多方争取下,两张古琴的复制工作完成,同年9月28日,其复制品在谭嗣同故居展出。

以身殉道

革命精神激励一代代浏阳儿女

“谭嗣同出身于官僚家庭,他的父亲谭继洵为进士出身,一生为官清廉,深受朝廷重用。”彭银发介绍,谭嗣同故居原为周姓祠宇,谭嗣同曾在此生活多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在北京的浏阳会馆被捕。他在狱中留下了辉耀千秋的《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同年9月28日,谭嗣同被杀害。其实,他完全有机会出逃,东渡日本,以图将来。但在个人生命和唤起民族觉醒的大义之间,谭嗣同坚定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以身殉道。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舍身救国的英雄气概,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鼓舞着无数后辈救国图存,激励着华夏儿女顽强拼搏,鞭策了一代代浏阳儿女。

“每年都有不少人自发去故居或是谭嗣同墓瞻仰。”谭嗣同故居馆长任伶俐介绍,不少“谭粉”由于多次前来,更是和故居的工作人员成为了朋友。“谭嗣同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却长盛不衰,永存人们心中。”

游客说

@楚人一个:谭嗣同故居位于市中心,还算好找。故居保存完好,仿佛只要一踏入大夫第的门,时光便可以穿越回到百年之前,令人震撼。

谭嗣同本可以像他人一样外逃,他却决心成为近代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只愿壮士英灵长眠,先烈精神永存。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