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近非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6-24 11:39:38
微浏阳
—分享—

本报评论员

6月12日,由浏阳市委宣传部牵头,浏阳市2020年非遗宣传月活动启动。发布“非遗保护传承十条”、设立100万元保护专项资金、开展系列活动……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社会反响很好,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引人关注。

非遗传承闳约深美,浏阳文化博厚悠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璀璨夜空的浏阳花炮、巧夺天工的菊花石雕、丰富多彩的浏阳夏布工艺品、富有古韵的油纸伞等非遗项目,既是全市人民的骄傲,也是本土文化的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并多次在地方考察调研时给非遗项目“点赞”。深深根植于民间沃土、代表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存活于人们生产、生活之中的重要文化传统表现形式,这些文化都以一种特殊的存在世代相承,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传承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保护非遗,就是留住我们共同的乡愁。

当然,非遗的称号不仅仅是一块金灿灿的文化招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唯有让非遗“续”下去,才能够“活”起来。非遗越受关注、和各个年龄层群众尤其是广大年轻人互动越多,对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越有利。我们欣喜地看到,浏阳发布了“非遗保护传承十条”,设立100万元保护专项基金;全市还评选出第一批示范性非遗保护传承乡镇(街道)、传习所和传承学校,这为非遗注入新鲜血液,可以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浓厚氛围,让非遗在接续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古人云,文以载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载之“道”,既是文明承续之道,更是文化自信与国家复兴之道。保护和传承非遗,既是文化强国的组成部分,也是丰富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生活需要,所以,这是一项全民工程,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浏阳非遗贡献出自己的担当。

因为,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宝贵的带着乡愁的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更好滋养人们心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相关报道见02、08、09版)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