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求学时,靠爱心人士资助完成学业;毕业后,每月定期捐资给贫困学生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9-02 10:33:56
微浏阳
—分享—

曾经的受助者,如今的助人者

“叮!”8月9日,中和镇希冀教育助学基金会的总策划人邓敏收到一条微信消息,在市中医医院工作的婷婷(化名)发来了微信转账。这笔钱,很快就发放到了镇上的贫困学生手中。在邓敏看来,这笔钱不仅是一笔助学金,更是爱心的接力和传承。

婷婷曾和这些贫困学生一样,靠着爱心人士的资助,完成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2018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她毅然接过爱心接力棒,加入了曾经资助过她的希冀教育助学基金会,并且每个月定期转账到基金会,委托邓敏用这些钱资助家乡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

从曾经的受助者,到如今的助人者,这中间的转变,不仅仅是爱心的传递,也是对生活的感恩。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欧阳立干

她是受助者

从初中到大学,各界爱心助她实现学医梦

“我是在社会的关爱下长大的。”9月1日,提起加入希冀教育助学基金会的原因,婷婷如此说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过去长达9年的时间里,她收获了无数温暖。2009年,婷婷的父亲被查出患有尿毒症。“那年我还在读初二,怕耽误我的学习,妈妈没有马上告诉我。”直到周末回家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反复追问下,婷婷才得知父亲的病情。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弟弟才3岁,奶奶的身体不好,父亲需要经常做透析……巨大的生活压力足以压垮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婷婷的母亲只得四处打工,可即便是如此,家庭经济依然困难。

所幸社会的关爱从未缺席。那年,一名台胞老人回到中和镇苍坊村,想要资助当地的贫困生,村委会带着老人来到了婷婷家了解情况。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这名老人包揽了婷婷的学费、生活费等,直到老人去世。

“我经常会给好心的爷爷写信或打电话表示感谢,但遗憾的是,老爷爷走的时候没能亲自给他送行。”婷婷深知,努力学习是回报这份善意的最好方式。2011年,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浏阳一中,但也是在那一年,婷婷的父亲因病去世。

“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父亲长年患病,让婷婷决心学医。2014年,她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习护理专业。在中和镇的几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她是助人者

毕业2年来坚持每月向助学基金会捐款

2018年,婷婷大学毕业,并顺利成为了市中医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有了自己的收入。

“尽管经历了很多挫折,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让我可以一路安心求学。现在我有了稳定的工作,也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些身处困境的学生。”毕业回乡后,婷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当年资助她的人家中当面表示感谢,并从他们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加入了曾经资助过她的希冀教育助学基金会。

“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拿出了一千元左右,交给了基金会。”对一个一直受人资助的人而言,第一次拿到自己正式工作后赚到的钱,这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不言而喻。而当时,婷婷的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回馈社会”。

一千元,对婷婷来说意味着很多,或许是初中时一个学期的学费,是大学时两个月的生活费……但都不及拿这笔钱帮助贫困生的意义重大。这2年来,婷婷每个月都会定期转账到基金会,她的家人对此也十分支持。“我们家得到了村里的不少帮助,我们也希望能够回报社会。”

如今,婷婷经常会回到母校与在校贫困学生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看到一些贫困学生由于家庭贫困,性格变得沉默内向、自卑,婷婷便用自身的经历开导他们,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邓敏告诉记者,不仅是婷婷,很多受助的贫困生学有所成后回报家乡的意识很强,像她一样曾经受助、如今助人的学生有100多人。爱心,正在被传递。

编后语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没有经历过,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在经历了父亲患癌、去世后,内心有多么惶恐、无助、悲伤。她的学生时代,是在对生活的担忧、对未来的迷茫中度过的。

生活曾经给了婷婷一次重击,但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她身处黑暗的时候,有无数双手拉起了她。无论是那个资助她6年的台胞,还是镇上的好心人,都在婷婷最无助的时候照亮了她的求学路,也让我们看到了浏阳这座城市,从来都是充满着温暖和爱的。

生命不会辜负每一个奋力奔跑的人。如今,婷婷怀着感恩之心反哺社会,帮助许许多多像过去的她一样迷茫、无助的学生。

其实对一个毕业不久、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人来说,每个月转钱资助贫困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已经坚持了2年,并且经常回母校和贫困学生交流。我们不知道在她资助的学生中,将来有多少人会和她一样投身公益事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爱心的传递,不仅是一个榜样,更让受助和助人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我想,像这样感人的故事也许每天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上演,延续大爱。(文/潘雅静)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