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河边有个机场曾见证抗战胜利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9-04 10:21:43
微浏阳
—分享—

回忆:机场很简单,跑道是土的,塔台都没有

感悟:国强民安,才是真正的幸福

04版民生深读-3.jpg

解放后,机场借给当地村民种菜,机场的历史宣告结束。图中河对岸、山脚下的一带地方即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唐家洲。肖行敏供图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近日,长沙市印发《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战略为现代化长沙建设当好先行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通用航空布局,推进浏阳等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实际上,在1931年,浏阳就开始建设一个机场。

青山环绕、碧水如带、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唐家洲渐渐被浏阳人习惯性喊成“河背里”。如今,这一方山水之间的地带,集餐饮、娱乐、文化和住宅为一体,繁华、祥和。

甚少有人知晓,这片土地曾经经历炮火洗礼。这方烟火气浓厚的热土,曾经是浏阳第一个机场,也是湖南最早的机场之一。

七十多年前,在硝烟四起的抗战期间,浏阳机场也曾发挥重要作用,并见证抗战胜利。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

建设

人力拉碾子压平简易跑道

《浏阳县志》记载,1931年6月,浏阳县奉令组织民众在县城东门外唐家洲修建机场,机场成东西向,位于浏阳河南岸,东自唐家洲起,西止浏阳酒厂(旧址)。这个区域,就是如今浏阳河南岸那片繁华的地带。

唐家洲,原本是个荒洲。机场建设启动后,民工们先清理洲上的芦苇杂草,再平整土地,最后将三合土压紧铺成简易跑道。

“当时条件简陋,没有大型机械,把土压实用的是人力拉的大碾子。”今年82岁的贝秉怡是老城关人,家住劳动路与圭斋路交叉口附近。虽然没有亲眼目睹机场建设的场面,但记事后经常听大人讲起,便也印象深刻。

使命

在抗战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1932年5月,派驻浏阳县的国民党16师士兵重新将唐家洲机场修整一遍,还临时搭建了1座停机棚,能够容纳小型飞机三四架,但没有塔台。同年,以长沙新河大沅洲机场为中心航站,还开辟长沙至浏阳等航线,航线上使用莱茵和摩斯型两种小型双翼机。1938年7月,抗日烽火正炽,当时的湖南省政府调集浏阳、醴陵等县民工修复并扩建该机场。扩建工程竣工后,主要为抗日服务,利用小型运输机装载罐头食品、枪支弹药等军需物资送往长沙。1938年,机场还停降过几架苏联航空志愿队来支援抗日的战斗机。因机场地势平坦开阔,1942年至1943年间,机场被改作盟军飞机临时空投场,空投过弹药,也投过救济物资。日本投降那天,或许是为了庆祝,美国飞机空投的物资最多。

解放后,机场借给当地村民种菜。1994年,浏阳市委多次请示,希望废机场,改民用。军管部门向中央军委呈报,得到批准,唐家洲机场的历史宣告结束。

从荒洲到机场再到菜地,随着近年浏阳飞速发展,如今,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座新城。那段历史,尘封在档案和少数人的记忆中。

感悟

亲历战乱刻骨铭心,国强民安才是幸福

《浏阳县志》和《中共浏阳地方史》(1921—1949)记载,从1938年11月开始,浏阳城先后四次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第一次疯狂轰炸一个多小时。之后,又于1939年10月上旬、1941年9月26日、1941年11月中旬,日军对浏阳城发动了三次轰炸,城区一片火海,生灵涂炭。除了城区,乡镇也被多次轰炸。

从1941年9月27日至1945年7月28日,日军还曾五次进犯浏阳,给地方和百姓造成巨大灾难。

因为经历惨痛,所以刻骨铭心。“但凡与乡里有点亲戚关系的,都躲出去了。”贝秉怡说,日军来了,活命要紧,为了躲避战乱,只能往乡下躲,“城里安定一点就回来,日本人来了又躲,就这样来来回回。”

贝秉怡说,因日军频繁滋扰,一听到飞机轰鸣,大家就躲到床底下。父亲因病体弱,原本已不能走路,但一听日本人来了,也只得咬牙跟着跑。结果到乡下几天后,病情加重不幸去世。

有一次躲到永和的姐姐家中,贝秉怡还意外看见了一场空战,集镇上有人被炮弹炸死。一名医生躲在家里,也有子弹击穿屋顶与他擦肩而过。

因永和也频遭空袭,大家只得继续躲避。“镇上都走空了,一片静寂,家里的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贝秉怡一家又走山路去往高坪船仓,投奔贝氏族人。

“到了船仓后,本家们都很高兴,张罗着吃晚饭,结果饭还没吃,一颗炮弹打在门口的田里。”听到炮响,大伙又拼命跑。慌乱中,年幼的贝秉怡跑进一块冬浸田被陷住了,到了半夜才被叔叔发现救起。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大家都很兴奋,纷纷走到街上放鞭炮庆祝。”贝秉怡说,战乱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惨痛了,亲历战乱,见证国家的发展、强大,“我最大的感受是国家强大了,百姓才能安宁,国强民安,和平就是最大的幸福。”

相关新闻

“八百壮士”里的刑国槐是浏阳人

@社港人:请一起来寻找刑国槐的详细信息

浏阳日报讯(记者罗时茂)电影《八佰》热映,吸引不少人今年第一次走进电影院,被全程催泪。

“正认真看时,突然听到一个英雄喊‘湖南浏阳王金斗’,我瞬间颤抖,眼泪止不住地流。”市民张琦说,没想到电影里会有浏阳人和浏阳话。

电影结束后,不少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或站着没有离开。这时,张琦又发现屏幕上打出了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主要指挥员的职务、姓名、籍贯,其中有“机枪连连长雷雄湖南浏阳人”,又一次戳中泪点,久久不能平静。

连日来,记者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浏阳英雄的信息,但据考证,雷雄并非浏阳人。而王金斗,也暂未查到其信息。不过,却有了新的发现。

有报道称,“八百壮士”当年退入英租界后就被缴械,仅剩下的300多人被运至胶州公园孤军营羁留,一待就是4年。其中的50人被日军带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做奴工,一部分死于当地,一部分于1946年回国。2011年,一篇题为《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津》的帖子引发全球华人强烈关注。由各界机构、媒体、网友组成的“迎接抗日壮士遗骸回国筹备组”全力寻找抗战将士家人,查找“八百壮士”相关线索,还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实地考察,寻找抗战将士遗骸。

筹备组人员找到了一些活着回国的“八百壮士”名单档案。在名单中,有人发现了15名湘籍抗战将士的名字:邓陶、杨坤、宋玉林、孙显宗、曹月秋、方礼卿、刘桂卿、彝翔舞、秦烈文、欧文清、唐棣、朱云、雷坤、萧益生、刑国槐。

后期,又发现一份当年参与过“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抗战将士“请求救济名单”,有5位湘籍壮士的名字和通信地址。其中,有“刑国槐,湖南浏阳人,永久通讯处为北乡社澄市邮局姜祥计转内五田交姜业广”。

这是“八百壮士”中第一个有籍贯信息的浏阳人。于是,记者又向近年来一直开展“关爱抗战老兵行动”的民革浏阳市工委寻找线索。民革党员刘琳手中有一本澳大利亚华裔学者粟明鲜撰写的《南太平洋祭——新不列颠岛中国抗日战俘始末》,其中有一份留澳属新不列颠岛暂编第一大队独立区队现有官兵花名册,载有“上士刑国槐34岁四行孤军湖南浏阳北乡社港市邮局内玉田寻业广收”。

两份刑国槐的通讯地址,信息稍有不同。经过分析,他的原籍应该是浏阳社港镇。于是,记者又向社港镇的人士求证,得知该镇淮州村有个“玉田组”。

随后,记者委托淮州村党总支书记汤振宇进一步核实。昨天下午,汤振宇反馈,从目前的搜寻结果来看,淮州村玉田组暂未发现刑国槐和寻业广的信息,“我们已经发动全村包括邻村的村民一起寻找,一定尽全力去找。”

如果读者发现刑国槐、寻业广的信息及亲属信息,也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3830000告知,本报将继续挖掘,还原这位英雄的从军始末。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