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青年作家林卓宇在英全奖攻读第二个硕士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9-18 10:46:42
微浏阳
—分享—

才出剑桥,又入牛津

当选牛津大学厄特根学者,志在为世界文化深度交流努力

06版会客-2.jpg

目前林卓宇已着手构思自己的下一本书。受访者供图

5岁写下第一篇作品,11岁出版首部30万字的文集,16岁成为全国史上最年轻的作协理事,17岁囊括“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冰心文学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等在内的多项中国青少年文学赛事奖项,18岁当选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1995年出生的林卓宇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今年10月,林卓宇将进入牛津大学攻读他的第二个硕士学位,并当选为牛津大学2020年度15名厄特根学者之一,获得全额奖学金。厄特根奖学金为牛津大学的主要奖学金之一,不设国籍限制,旨在为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人文专业学生提供就读期间的全额学习与生活资助。每名厄特根学者在就读期间均享有厄特根公馆为其独立设定的学习空间,此为其他牛津奖学金得主所不具备的待遇。

剑桥、牛津,作为世界“顶流”名校,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即。浏阳青年作家林卓宇刚从剑桥毕业,下个月将去牛津,开始他继剑桥大学硕士研究生后的第二个硕士阶段学习。

除了刷遍两大名校的研究生,更硬核的是,不管是剑桥还是牛津,他都拿了全额奖学金。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

牛津剑桥双料全奖硕士

入选牛津大学厄特根学者

“很难想象10月份新学年开启,这里又会是怎样一番图景……”9月9日,林卓宇在剑桥大学更新了微博,花红草绿、生机盎然,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鲜有人迹的寂静校园。

在剑桥的最后一个学期,林卓宇主要进行论文研究、写作和考试。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能用到的线下文献资源比较有限,幸而学校在这方面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图书馆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部分书籍的扫描页。比较难得的是,他所在系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应要求将书籍直接送至学生家中。与老师的交流则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

同样因为疫情影响,剑桥没能如期举行毕业仪式,林卓宇可能会于明年夏天迎来自己的毕业典礼。

时间回到2019年,林卓宇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毕业,考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并当选为2019年度剑桥大学信托学者(CambridgeTrustScholar),获得了剑桥大学颁发的全额奖学金。同年11月,还入选为牛津大学罗德学者(RhodesScholar)最终候选人。

今年,他再次“开挂”,10月将赴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成为牛津大学比较文学与批判翻译学专业12名硕士新生之一。

不仅如此,林卓宇更是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严苛的学术考核与面试,从牛津大学所有人文领域的硕士与博士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牛津大学2020年度15名厄特根学者(ErtegunScholar)之一,获得全额奖学金。牛津大学厄特根学者的录取率仅为1.5%。

具备世界视野的新生代作家

希望为世界文学深度交流而努力

牛津大学比较文学与批判翻译学专业是英文系、现代语言系、东方学系三个系合作办的专业,学生在语种上可以覆盖主要的欧亚语种,可以说是一个跨专业的专业。

“作家的国际性视野与深层次的国际性文化交流,这个话题对当下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也很有现实的针对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曾表示,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应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还应对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真正有深度的认知。

在这方面,林卓宇早有准备。他本科毕业获得了哲学、英美文学、创意写作三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本科的跨学科背景激发了他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兴趣。他在剑桥大学从事亚洲与中东研究,其目的之一就是整合本科在英语文学和理论中的积累,从而进入世界文学研究的场域。在牛津的学业中,除比较文学与批判翻译学的核心理论外,他学习研究的议题将包括欧洲现代主义与哲学、古典日本诗学以及中英文学与文论比较。

从本科到第一、第二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可以看出,林卓宇对自己学养的提升路径非常清晰。“从小到大,无论是创作还是学术,所有的路径都是我自己设定的。”他说,当初去亚利桑那大学,主要是为了学习创意写作,后来渐渐对学术产生了兴趣。

对于第二个硕士研究生阶段后的计划,林卓宇表示会用一段时间来休息和写作。从2007年的《心海潮音》,到2017年的《目光史》,林卓宇共出版了15本著作。现在还不时有读者在他的微博底下追问“什么时候出新书”,林卓宇说,其实很早就在构思新作,至于什么时候出版,他卖了个关子,“目前能透露的是这应该会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同时他也表示会继续读博,会整合这几年的各种经验,设计一个理想的博士研究议题。作为国内屈指可数具备世界视野的新生代作家,他希望为世界文学的深度交流作出自己的努力。

专注严谨的学术研究者

对研究的好奇和热情是前进的源动力

从剑桥的硕士全奖,再到牛津的硕士全奖,不少人在惊叹之余特别想问林卓宇是如何做到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够比较清醒地正视自己的天赋与兴趣,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判断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实践自己的路线。”作为一个对自己有冷静理性认知的年轻人,林卓宇给出了正面回应。

人们看到了林卓宇一路“打怪”,殊不知背后是天赋+勤奋使然。在本科的最后一年,由于提前半年毕业,加上三个专业的各种考试、两篇毕业论文及硕士申请,事务繁杂、压力山大,他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这次他当选牛津大学厄特根学者的消息传来,有媒体报道时用上“95后高颜值学霸”的标题,对此,林卓宇表示,向来不喜欢“学霸”和“学渣”之类的标签。

“这种标签容易传递不必要的焦虑,并衍生出基于学历背景的‘鄙视链’逻辑,我还是比较认可多元智能的理念。”林卓宇说,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根据其在自己领域的具体建树来做判断,而非各种标签。

谈到这里,他谦逊地表示,其实他只是凭借着兴趣做了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虽然学术世界中残酷的淘汰规则会迫使自己加入各种竞争,但真正推动自己前进的往往还是对研究本身的好奇和热情。

对于学术研究,他有着自己的理解:今天似乎有很多人误解了学术研究的实际内容和意义,致使许多仅仅想追求学位但并不适合学术研究的人走入了学术的场域。其实,理想的博士研究需要自己在心理和思考上都做好极为充分的准备,而这既考验决心也考验能力。

这种专注和严谨的态度,一直贯穿于他的求学之路。就像不少人曾向他问及的英文写作问题,他认为,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写作都是一个终身积累和实践的过程。林卓宇说,在亚利桑那大学时,从没在英文系见过除自己以外的亚洲留学生。但这种孤单的境遇反倒迫使他走出舒适区,切身体会不同语言所带来的思考方式,“英文学术写作的训练让我在微观和宏观上考究语言表达的逻辑,而非借助有时在中文语境中语焉不详的粗放式表达来完成分析论证。”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