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洞阳镇:产业、就业“两手抓”助力贫困户走稳“脱贫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11-09 10:41:06
微浏阳
—分享—

手绘“扶贫地图”用脚步丈量扶贫路

05版牢记嘱托洞阳-3.jpg

为了充分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高伟民此前手绘了一张“扶贫地图”,一次又一次的上户走访,他和村上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深厚的感情。洞阳镇供图

10月29日一早,洞阳镇北园村第一书记、浏阳市脑科医院驻北园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高伟民驱车来到村上,“要早点将一些材料整理完,然后去贫困户家里看看。”

高伟民此前一直从事工程建设工作,2017年4月,他来到洞阳镇北园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开始接触“扶贫工程”,在这之前,他也不清楚这个“工程”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贫困户打交道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而今,3年过去了,高伟民看到了“火花”:村上八成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积极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越来越好;他也与村上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深厚的感情。这不是1000多个日夜坚守就能换来的,是用心用情才能浇灌出来的“扶贫硕果”。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晓芳

手绘一张“扶贫地图”

在上户和“唠嗑”中拉近彼此距离

2017年,初到洞阳镇北园村的高伟民面对即将要开展的工作,心中多少有些迷茫。“没有接触过扶贫工作,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高伟民说,但是既然到了这个岗位上,就要担起肩上的责任。

扶贫工作的铺开是从最基础的入户走访、收集资料开始的。北园村共有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走访不能干扰到大家的生活节奏,这就需要扶贫干部“多跑路”了。

“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是在上户走访,偶尔下去见不着人,就自己再回到村部来整理资料。”高伟民说,入户走访的目的不仅是和贫困户们相互认识,同时也是了解其基本情况,与大家建立感情,“及时更新相关情况的记录,让自己心中有谱,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一开始也会遇到有抵触心理的贫困户。“有一户去了好几次都不愿意见面,电话也不接,当时自己也很无奈。”回忆起入户走访时遇到的难题,高伟民说,当时他便想着一定要与其见上一面。考虑到户主白天要出去做事,高伟民早上6点便到该户门口“蹲守”。

“当时他开门看到我的时候也很惊讶,我心里却想着终于见上面了。”高伟民说,在自己真诚说明来意后,对方最终还是被打动了,在交谈中,对方的抵触情绪也渐渐消失,彼此的距离便拉近了。

足足花了2个月的时间,高伟民才将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员一一摸清摸细,为了记清楚每一户住在哪里,他还自己绘出了一张“扶贫地图”,图上的标注和路线都十分清晰。

“到后来,这张图都不用了,走熟了也就记在心里了。”高伟民说,以真心换真情,如今他与村上的贫困户们都成了朋友,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几分田、几亩地、在哪里都一清二楚,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顺利了。

鼓励贫困户主动谋发展

帮助他们走稳“脱贫路”

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贫困人员落实政策保障、进行帮扶,更重要的是要让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过上更好的生活,防止返贫。

洞阳镇是园镇融合的主战场,近年来,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到洞阳镇境内。因地制宜,鼓励贫困户就近就业成了镇域内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在摸底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贫困户家中的人员组成情况,对于有劳动能力且没有发展产业的人,我们都鼓励其就近就业。”高伟民说,得益于园区的发展,周边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多,如今村上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0余户的家庭成员在附近实现了就业,还有8户是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八成以上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除此之外,村上引进的集体经济项目——千亩水果基地,不仅流转了部分贫困户的土地,为其增收,果园还特别提供了流动性公益岗位,吸纳贫困人员就业。在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两手抓”的情况下,目前,北园村已有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交上一份脱贫攻坚的圆满答卷。”高伟民说,在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这些年,自己收获了很多,最重要的是看到帮扶对象的生活越来越好,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事实上,北园村的扶贫举措也是整个洞阳镇扶贫工作的写照。近年来,洞阳镇纵深推进产业扶贫,持续发力就业扶贫,积极做好金融扶贫,并吸纳众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消费扶贫中来,脱贫工作取得了实效。洞阳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3户、1244人,通过多措并举开展扶贫工作,2014年—2019年实现脱贫360户,1177人,2020年预计脱贫33户67人。

脱贫故事

政策保障,村上扶持

田野里种下生活新希望

“老秋,今年稻谷卖得怎么样了?市场价格现在如何?”10月29日,走到黄后秋家门前,看到屋前用纤维袋盖着的稻谷,高伟民开始询问其今年销售的情况。

年过五旬的黄后秋自身视力残疾,患有慢性病,且还有一个80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2014年,黄后秋家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他身上,但黄后秋却始终积极乐观,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新的生活。

“我自己有几十年的种田经验,但以前种植面积不大。2014年,在村上的鼓励下,我才决定将种植面积增加到8亩。”回忆起当时做的这个决定,黄后秋满是感慨,也更加坚信“人穷并不可怕,最怕的是没有志气”的道理。

平时就忙农活,农闲时就出去打零工,只要有事做就觉得满足,这是黄后秋这几年的生活写照。不仅一个人种植了8亩田的水稻,黄后秋还积极开展种菜、酿酒等工作,不断增加家庭收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政策的扶持,2018年,黄后秋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今年一共种了10亩水稻,亩产大约可以达到500公斤,现在稻谷都收上来了,刚种了几亩油菜。”说起近况,黄后秋喜上眉梢,每逢稻谷收割后,在自销的同时,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上都会帮他销售,销路不用愁了,自己也更加放心大胆地干了。

在距离黄后秋家不远的田地里,已经翻新的土地上,刚播种不久的油菜已经慢慢从泥土中破土而出,嫩绿的小芽正汲取着养分向上生长。

“今年计划种8亩油菜,还有几亩没有播种,最近一段时间就忙这个了。”一边拿着锄头清理田沟,黄后秋一边说起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今年的收入大约可以达到3万元,想着生活越来越好,黄后秋的干劲也更足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