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冲上热搜!体育分值将逐步提高
中小学生动起来
浏阳掀起“体育热”,学生体质不断增强
体育考试合格率不断提升
“我儿子跳绳没练得好,居然哭着对我说:‘我光语文数学成绩好没有用,体育也要跟上,如果体育不过关,以后也上不了好学校。’”听到6岁儿子小驰的一番哭诉,作为家长的王女士哭笑不得。
日前,《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集中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让“健康第一”“体教融合”等关键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近段时间,浏阳各个中小学校开展的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校园运动会,掀起了一波运动小高潮,与此同时,家长、学生的对体育的关注与日俱增。当前,浏阳中小学生的体质情况如何?全市开展体育锻炼的氛围怎么样?近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话题热搜
体育科目将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值逐步提高
小驰刚上一年级,王女士平常会注意培养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从得知“中考体育将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这一消息后,她对孩子的体育锻炼更关心了,“其实不仅仅我儿子着急,我也开始焦虑了,体育讲究过程,需要从小就开始练习。”
王女士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众多家长的心声。10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而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对《意见》进行解读时,他表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当天,“中考体育将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的话题就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第9,阅读量达4.2亿次,讨论量达3.1万。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的支持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为91.91%,优良率为30.57%。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复核结果,2016年—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趋势。
逐步提高高考、中考体育分值,无疑是推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综合素质的又一重要举措。
浏阳数据
体育考试合格率不断提升
“这些年来,学生的体质确实在不断增强。”市教育局普教科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组浏阳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学生体育中考的平均分是47.81分(总分为60分),合格率为90%;2019年,学生体育中考的平均分为52.20分,合格率为95.52%,“今年,因各方面影响,体育中考平均分稍有回落,但是下降得不多。”
浏阳市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浏阳学生的体质在增强”这一结论。市教育局在去年进行了一次统计,参加测评的人数中,小学合格率达到92.01%;初中合格人数为4.32万人,合格率为89.32%。“以前,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只要求上报,没有公布评价。近年来,随着体艺‘2+1’项目的推进,体育教育工作开展得风风火火,从去年起,体艺‘2+1’项目还被纳入了教育质量评价。”市教育局普教科工作人员介绍,体艺“2+1”项目,是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2项至3项体育技能和1项至2项艺术爱好,使每一个学生终生受益,“纳入教育质量评价后,体育教育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之后,我们会慢慢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统计,根据数据对全市学校进行排名,督促学校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上述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工作基本完成,待长沙市的评价结果出台,浏阳将针对评价制定相关政策。
据介绍,近年来,浏阳越来越重视学生体育教育。不久后就将召开全市首次体艺工作大会,表彰优秀体艺工作者,同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当前,浏阳正在扎实开展健康数据上报、学校大课间、田径运动会、篮球赛等工作,其中,小学运动会在停滞10多年后,于去年进行了恢复;此前两年一届的初中、高中篮球赛,也在2018年被调整为每年开展;而大课间活动,则要求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必须开展,并纳入评价工作。
一系列举措下,浏阳中小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但全市的体育教育发展也受到了场地建设、师资力量、经费不足等综合因素的制约。
“体育锻炼是要循序渐进的,虽然能合理安排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但对于增强体质,学生们还需要更多的体育锻炼,而这些,大都需要在校外完成,这就需要社会、家长的共同参与。”市教育局普教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调查
随机调查20名中小学生,11人报了运动类兴趣班
“现在的孩子依赖电子产品,身体素质没有我们以前那么好了。”“我们以前小时候能肩挑背扛,现在的孩子能吗?”“现在的‘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了,就是运动时间不够”……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仍然听到了诸如此类的声音,那孩子们对体育锻炼持什么样的看法,他们是否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记者随机对20名中小学生(小学生12名,中学生8名)进行了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以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为主,有11名学生参加了校外体育培训班、球类兴趣班,依托培训班经常性地开展体育锻炼,2名学生能每天在课后自行进行体育锻炼。
从兴趣方面分析,喜欢上体育课的孩子占绝大部分,对体育课兴趣不浓的孩子只有3名,但绝大多数孩子上体育课会感觉有点累。
对于父母是否会陪伴参加体育活动这一问题,其中有8名学生的家长会经常陪伴,其他为很少陪伴或不陪伴。
对于周末的安排,大部分学生以学习为主,户外娱乐活动为辅;对于上下学选用的交通工具,8名孩子会在天气好的情况下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其他均是父母开车、骑车接送。
“我不怎么喜欢体育运动,参加体育运动的方式以体育课为主,但我日后会努力加强体育锻炼。”集里中学七年级学生婧怡表示,开学时,学校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她的成绩为中等,她对自己体测的成绩很在意,如今每天上下学都是步行前往,“去学校要走30分钟到40分钟,天天走路,每天的运动量就有保障了。”
体育教师声音
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意见》发布后,记者采访了长郡·浏阳实验学校体育老师、田径教练员刘致台,他认为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其中体育对陶冶性情、提高意志力有重要作用。
“我认为这是一个大好事,从长远来看,将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刘致台说,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的基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好的耐力和专注度。
有着20年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经验的刘致台,对近年来学生体质的变化感触很大,其中最明显的是学生跑步能力的提高,考试项目中的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满分成绩分别是3分50秒、3分38秒。“以前没有体育中考时,总会有学生跑不完全程,有的跑完则需要七八分钟甚至更长。但是现在,每个班有80%的学生拿满分。”
其次,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态度变得端正了,会认真听老师讲,跟着老师的要求进行训练,不会像以前那样总是想着去玩。”刘致台介绍。
“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了,像小学每周有4节体育课,中学也从以前的每周2节提升到3至4节,还有大课间活动。”刘致台说,“有了长效的机制、政策的支持以及家长的支持,体育教育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孩子们的体质也会不断增强。”
近年来,学校不断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新政策出台后,刘致台认为,这或许将会让更多家长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
家长声音
“体育考试会不会又成为应试教育?”
对于“中考体育将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家长们的反应颇为复杂。
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家长认为“身体更重要,孩子的体质能因此得到改善”;第二类家长认为新政策只是增加了考试指标,如此一来,孩子们的压力会有所增大,因为体育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家长身上也会有更多的负担;第三类家长则对新政策并不了解,也并不关心。
“我们每天都会在晚饭后陪孩子进行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自小驰入读一年级,王女士就会注意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其实不仅仅是为了以后的考试,而是想让他有个好身体,多开展户外活动也能预防近视。”
看到《意见》中的相关内容,市民刘女士的心情又有些紧张起来。他的儿子天天今年15岁,刚进高中,当初为了儿子的体育中考她就花费了很多心思。
“初二时,我就帮他报了体育训练班,既有提高体能的,也有针对考试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刘女士说,儿子身材微胖,不是很爱好运动,最开始时体育只能拿到9分(满分为60分),“没办法,以前没有严格督促他训练,所以后期只能通过报班来提高体能。”
“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运动锻炼要从小抓起,等他有了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到了初中、高中,就不用那么为他的体育考试成绩而发愁了。”刘女士表示。
评论:要让学生主动动起来
朱丽容
“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强调的,这充分证明,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教育界的意见向来科学而且高度统一。尤其是今年顶层设计全面发力,更是表明了抓实体育教育、增强全民体质坚定不移的态度。
只是,理论上的重视多年来在实践中打了不小的折扣。中小学在中考和高考指挥棒下,高度重视文化课,而体育课师资配备不足、开课不足、学生锻炼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久而久之,人们发现如今孩子的体质一度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初中男生能够做一个标准引体向上的少之又少,800米长跑是无数女生心中的“梦魇”……“重文轻体”带来的不良后果,的确值得各方面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表明,劳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有助于人们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对于小孩子来说,持续不断的文化课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还会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相反,如果能够真正将体育课开足、开好,那么不但有助于其身体素质提升,而且对孩子保持浓厚学习兴趣也有积极的作用。
所以,在中考和高考指挥棒开始对中小学开课设节进行调整的时候,我们各方面不必因为不适应而进行抵触。制度层面应该将相关方案精细化,确保可行性和有效性;学校和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开足体育课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在课余时间积极锻炼身体。最主要的是,通过我们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形成全民重视体育的氛围,然后带动青少年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我们重视体育,不光是因为其“有用”,还因为其“有趣”。希望基础教育领域的这一个动作,能够让体育回到强身健体的本原,让新一代年轻人认同、喜爱、参加体育运动,真正健康地成长起来。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