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初,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渠道和一支特别的队伍——五四运动前后出国勤工俭学的青年知识分子。
湖南新民学会的会员多赴法勤工俭学。1918年8月,毛泽东和罗章龙等20余名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离开长沙去北京。10月,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在保定迎接第二批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30多名湖南青年。这其中,有浏阳青年陈绍休、陈绍常、罗汉、孙发力、黄建中、熊为琪、傅昌钰等。
五四运动爆发后,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1920年初,成立了湖南女子留法预备团,首批12名女学员中,有熊季光、熊淑彬、肖珉等3名浏阳人。
据统计,浏阳总计赴法勤工俭学青年有18人之多。当时,陈昌也有外出留学的计划,但毛泽东考虑国内工作的需要,不主张陈昌离湘,希望他留在长沙,以学校为阵地,为学校同时也为革命事业培养人才。陈昌听从了毛泽东等人的意见,放弃了出国计划,一直坚守在教育阵地,协助毛泽东等开展革命活动。
(根据《浏阳市革命斗争史(1921-1949)》等整理记者刘志光)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